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隐性感染名词解释

隐性感染名词解释

2025年08月15日 19:11:32
病情描述:

隐性感染名词解释

医生回答(1)
  • 孙成栋
    孙成栋副主任医师

    北京积水潭医院 向他提问

    隐性感染可分亚临床感染和潜伏性感染两种类型,发生与病原体、机体免疫力等因素有关,隐性感染在传染病发生和传播中起重要作用,可能对机体产生免疫保护作用,但也可能导致严重后果,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隐性感染可分为两种类型:

    1.亚临床感染: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引起或仅引起轻微的临床症状,但可导致病原体在体内扩散。如甲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可出现短暂的发热、乏力等症状,但肝功能正常。

    2.潜伏性感染:指病原体感染人体后,长期潜伏在体内,不引起症状,但在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可引起疾病复发。如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后,可潜伏在神经节内,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可引起口唇疱疹。

    隐性感染的发生与病原体的数量、毒力、机体的免疫力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病原体数量少、毒力弱、机体免疫力强时,容易发生隐性感染。隐性感染在许多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因为隐性感染者可能成为传染源,传播病原体给其他人。

    此外,隐性感染还可能对机体产生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使机体获得对该病原体的免疫力。然而,在某些情况下,隐性感染也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如潜伏性感染的病原体复发、免疫功能缺陷者的机会性感染等。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