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药物性叶酸盐缺乏性贫血的病因是什么

药物性叶酸盐缺乏性贫血的病因是什么

2025年09月22日 14:07:41
病情描述:

药物性叶酸盐缺乏性贫血的病因是什么

医生回答(1)
  • 范圣瑾
    范圣瑾副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向他提问

    药物性叶酸盐缺乏性贫血由某些药物干扰叶酸代谢或利用致叶酸缺乏引发,抗癫痫药物(如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影响叶酸吸收代谢,抗肿瘤药物(如甲氨蝶呤)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致叶酸缺乏,长期用柳氮磺吡啶等也可能影响叶酸代谢,不同人群用相关药物需关注叶酸水平。

    抗癫痫药物

    某些抗癫痫药物,如苯妥英钠、苯巴比妥等,可影响叶酸的吸收和代谢。苯妥英钠能诱导肝药酶,加速叶酸的代谢,使叶酸在体内的有效浓度降低;苯巴比妥也有类似作用,可增加叶酸的分解,导致叶酸缺乏,进而引起贫血。这类药物在儿童癫痫患者中使用较为常见,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叶酸的需求相对较高,若长期使用此类抗癫痫药物,更易出现叶酸缺乏性贫血。

    抗肿瘤药物

    一些抗肿瘤药物,例如甲氨蝶呤,它能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阻碍二氢叶酸还原为四氢叶酸,而四氢叶酸是叶酸发挥生理作用的重要形式,从而影响核酸的合成,导致细胞分裂受阻,同时也会引起叶酸缺乏。肿瘤患者往往需要长期接受抗肿瘤治疗,在使用这类药物过程中,若不注意叶酸的补充,很容易发生药物性叶酸盐缺乏性贫血。

    其他药物

    长期使用柳氮磺吡啶等药物也可能影响叶酸代谢。柳氮磺吡啶在肠道内被分解代谢,可能干扰叶酸的吸收或利用,导致叶酸缺乏。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人群在使用上述相关药物时,需要密切关注叶酸水平。例如,对于长期使用抗癫痫药物的儿童,应定期监测叶酸指标;肿瘤患者在使用抗肿瘤药物期间,也需监测叶酸状态,以便及时发现叶酸缺乏并采取相应措施。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