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吸血病是什么病

吸血病是什么病

2025年09月22日 19:37:33
病情描述:

吸血病是什么病

医生回答(1)
  • 王雅丹
    王雅丹副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向他提问

    血吸虫病病原体为血吸虫主要通过皮肤接触含尾蚴的疫水传播,临床分急性(初大量感染尾蚴现发热畏寒等)、慢性(急性期未愈或多次少量感染症状不显著等)、晚期(分巨脾型、腹水型等),人群普遍易感,流行区接触疫水人群及儿童感染风险高,诊断靠病原学和免疫学检查,防治关键是控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一、病原体与传播途径

    血吸虫病的病原体为血吸虫,主要通过皮肤接触含血吸虫尾蚴的疫水传播。在血吸虫病流行区,人们接触被污染的江水、湖水等时,血吸虫尾蚴可穿透皮肤侵入人体。

    二、临床分型与表现

    1.急性血吸虫病:多发生于初次大量感染血吸虫尾蚴者,表现为发热(热型不规则)、畏寒、乏力、腹痛、腹泻等,部分患者伴肝脾肿大。

    2.慢性血吸虫病:常由急性期未治愈或多次少量感染发展而来,多数患者症状不显著,部分有腹痛、腹泻、消瘦等,长期患病可致肝脾肿大、肠道纤维化等。

    3.晚期血吸虫病:由长期不愈的慢性血吸虫病进展而来,可分为巨脾型(脾脏进行性肿大)、腹水型(腹部膨隆等腹水表现)、结肠增殖型、侏儒型(生长发育障碍)等。

    三、人群易感性与风险因素

    人群普遍易感,血吸虫病流行区中,经常接触疫水的人群(如渔民、农民)感染风险较高。儿童因皮肤娇嫩且活动时易接触疫水,感染后若未及时治疗,对生长发育影响更明显,需重点防护。

    四、诊断与防治

    诊断:通过病原学检查(查找血吸虫虫卵或毛蚴)、免疫学检查等确诊。

    防治:控制传染源为关键,对患者规范治疗;切断传播途径,如管理粪便、避免接触疫水;保护易感人群,避免在流行区疫水中接触,必要时使用防护用品。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