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象高是怎么回事问
血象高是怎么回事
-
血象高指血常规中白细胞等指标超出正常范围,成因有感染(细菌、病毒)、非感染因素(组织损伤坏死、过敏、血液疾病、药物应激等),儿童感染时血象反应敏感用药需谨慎,老年人需警惕隐匿性感染及基础病并发症,女性特殊生理期血象波动需排除病理,血象高需结合症状体征等综合判断并定期复查血常规动态调整诊疗。
一、血象高的定义与常见成因
血象高通常指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计数(WBC)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指标超出正常参考范围。常见成因如下:
感染因素:细菌感染为首要原因,如肺炎、尿路感染等,细菌入侵机体后,免疫系统激活促使骨髓释放更多白细胞,尤以中性粒细胞升高显著;病毒感染初期也可能出现白细胞总数轻度升高或淋巴细胞比例增加,如病毒性感冒早期。
非感染因素:
组织损伤或坏死,大手术后、严重创伤等引发炎症反应,刺激白细胞释放;
过敏反应时,嗜酸性粒细胞等可升高导致血象异常;
血液系统疾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可致白细胞异常增殖;
药物副作用、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应激状态也可能短暂引起血象轻度波动。
二、不同人群血象高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感染易致血象高,且对感染反应敏感,相同感染下血象变化更明显。例如儿童细菌感染时伴发热、哭闹,需及时查找感染灶,儿童用药需谨慎,优先非药物干预或选儿童适用安全药物。
老年人:需警惕隐匿性感染,因免疫力低下,感染时血象可能升高不显著但病情较重。若合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病),血象高提示可能存在感染等并发症,需综合评估基础疾病与感染情况。
女性:特殊生理时期(月经期、妊娠中晚期)可能因生理应激出现血象轻度波动,属生理变化,但需排除病理情况。
三、血象高的诊断与综合判断
血象高是辅助诊断线索,需结合症状、体征及其他检查综合判断。如患者有发热、咳嗽伴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多提示细菌感染;仅血象高无明显症状,需排查非感染性因素。需定期复查血常规动态观察变化,以调整诊疗方案。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