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白血病30年存活率是多少问
慢性白血病30年存活率是多少
-
慢性白血病包含慢性髓系白血病(CML)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等类型,CML接受规范TKI治疗的慢性期患者约50%-70%可达到30年存活率,CLL预后差异大,年轻患者相对较好,老年患者相对较差约10%-30%,老年患者30年存活率低需个体化治疗,年轻患者需注意长期治疗副作用等。
慢性髓系白血病:随着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应用,CML患者的预后得到显著改善。在接受规范TKI治疗的CML慢性期患者中,约50%-70%可达到30年存活率。例如,伊马替尼等TKI药物的应用使CML患者的10年总生存率大幅提高,且长期生存患者中很多能维持较好的生活质量,其30年存活率相对较好与有效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密切相关。不过,也存在部分患者因出现耐药、不耐受等情况影响预后,但总体而言规范治疗下有一定比例患者能生存30年。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预后差异较大,与患者的年龄、染色体核型、基因突变等因素相关。年轻患者(小于65岁)相对预后较好,而老年患者(大于65岁)预后相对较差。一般来说,CLL患者的30年存活率约在10%-30%左右。比如,伴有del(17p)或TP53突变的CLL患者预后较差,而不伴有这些不良预后因素的患者30年存活率相对高一些。其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疾病进展速度、治疗反应等,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需要更谨慎评估治疗的利弊,因为老年患者可能不耐受强烈化疗等治疗手段。
特殊人群方面:
老年患者:老年慢性白血病患者30年存活率相对较低,因为老年患者机体功能衰退,对治疗的耐受性差,容易出现并发症等。在治疗选择上需更加注重个体化,尽量选择对机体打击较小的治疗方案,同时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生活质量,加强支持对症治疗,如营养支持等,以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可能的生存时间。
年轻患者:年轻慢性白血病患者30年存活率相对较高,但也需要注意长期治疗带来的副作用等问题,比如TKI治疗可能会有心血管等方面的副作用,需要定期监测相关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保障患者长期的健康状态。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