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怎么诊断问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怎么诊断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表现有出血倾向(如皮肤瘀点等)、发热等,不同年龄表现有差异;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可见相关指标异常、骨髓细胞学检查见大量异常早幼粒细胞、细胞化学染色辅助判断细胞类型、染色体及分子生物学检查可检测到PML-RARα融合基因等,各检查需结合年龄等因素判断结果。
一、临床表现评估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可能出现出血倾向,如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这与白血病细胞释放促凝物质,消耗凝血因子等有关;还可能有发热症状,多为低热,由肿瘤细胞代谢亢进及机体免疫力下降继发感染引起,但需与感染性发热鉴别。不同年龄患者临床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患者可能更易出现贫血相关表现,如面色苍白等,而成年患者出血表现可能相对突出。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多增高,分类中早幼粒细胞增多,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及血小板计数可不同程度降低,贫血多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可导致出血风险增加,不同年龄患者血常规各项指标的正常参考范围不同,需结合儿童或成人的正常范围标准来判断异常情况。
2.骨髓细胞学检查:是诊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关键。骨髓涂片可见大量异常早幼粒细胞,形态学上有其特征性表现,如细胞大小不一,胞质中有大量颗粒,可见Auer小体等,通过骨髓穿刺获取骨髓样本进行显微镜下观察是明确诊断的重要步骤,不同年龄患者骨髓中早幼粒细胞的比例等情况有一定差异标准。
3.细胞化学染色:过氧化酶染色、苏丹黑染色呈强阳性,早幼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通过这些细胞化学染色方法可以辅助判断细胞的类型,有助于与其他类型白血病鉴别,不同年龄患者在进行细胞化学染色时结果的解读需考虑年龄因素对正常细胞化学染色表现的影响。
4.染色体及分子生物学检查:约90%以上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存在t(15;17)(q22;q12)染色体易位,形成PML-RARα融合基因,通过染色体核型分析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如荧光原位杂交(FISH)、聚合酶链反应(PCR)等可检测到该融合基因,这对确诊及微小残留病监测等有重要意义,不同年龄患者进行染色体及分子生物学检查时样本采集等操作需遵循相应的规范以保证结果准确性。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