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小儿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理改变

小儿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理改变

2025年09月22日 18:30:18
病情描述:

小儿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理改变

医生回答(1)
  • 胡信群
    胡信群主任医师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向他提问

    小儿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主要累及心瓣膜致赘生物形成等,引发心肌与心内膜改变,有全身感染性病理表现,且因小儿生长发育特点损害更具破坏性,护理需密切监测等多方面注意。

    一、病变部位与瓣膜损害

    小儿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主要累及心瓣膜,以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受累较为常见。细菌等病原体附着于瓣膜表面,引起瓣膜内皮损伤,形成赘生物。赘生物主要由血小板、纤维蛋白、白细胞和病原菌等组成,质地较脆,容易脱落形成栓子,导致栓塞现象。

    二、心肌与心内膜改变

    心肌:由于栓子脱落导致的栓塞,可引起心肌局部缺血、梗死。在显微镜下可见心肌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等改变。例如,小的栓子可能造成心肌微小梗死灶,而较大的栓子可导致相应区域心肌大面积梗死,影响心肌的收缩和舒张功能。

    心内膜:心内膜表面因赘生物的形成而变得不光滑,病原菌在局部持续繁殖,炎症反应明显,心内膜充血、水肿,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病变进一步发展可能导致心内膜纤维化等改变,影响心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三、全身感染性病理表现

    病原体在体内持续感染,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可出现发热,体温可高达39℃以上,呈持续或间歇性发热。血液中可检测到大量的病原菌,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炎症标志物明显升高。全身各脏器可能因栓塞或免疫复合物沉积等原因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如肾脏可出现肾小球肾炎样改变,肺部可出现栓塞后肺梗死等表现。

    四、年龄因素的影响

    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心脏结构和功能尚未完全成熟。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对小儿心脏的损害可能更具破坏性,因为小儿的心肌储备功能相对较弱,一旦发生心肌梗死等严重病变,对心功能的影响较成人更为显著。而且小儿的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对病原体的清除能力相对较差,使得感染容易扩散和持续,加重心内膜炎的病理改变过程。

    五、特殊人群护理注意事项

    对于患有小儿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患儿,在护理方面需要特别关注。要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因为发热是常见表现,及时发现体温异常有助于早期干预。同时,要注意观察患儿是否有栓塞相关的表现,如肢体活动障碍、呼吸急促等,一旦发现异常需及时报告医生。在饮食方面,要保证患儿充足的营养摄入,以支持其生长发育和对抗感染,但要注意饮食的易消化性,避免加重心脏负担。此外,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进行护理操作,防止二次感染加重病情。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