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提前识别急性心梗问
怎么提前识别急性心梗
-
急性心梗的症状表现包括发作性胸骨后等部位的较重且长时间不缓解的胸痛及出汗等伴随症状,危险因素有年龄增长、高血压等基础疾病及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检查方面需关注心电图特异性改变及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
一、症状表现方面
(一)胸痛特点
急性心梗患者最常见的表现是胸痛,多为发作性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闷痛或紧缩感,疼痛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较长,一般超过20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年龄较大的人群可能对疼痛的感知不如年轻人敏锐,需格外关注。比如老年患者可能仅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易被误诊。
(二)其他伴随症状
可能伴有出汗、恶心、呕吐、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部分患者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可能症状不典型,仅表现为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女性患者在急性心梗时,除了胸痛外,更容易出现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不典型症状。
二、危险因素评估方面
(一)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增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风险增加,50岁以上人群急性心梗的发生率明显升高。男性一般比女性在更早年龄段易发生急性心梗,但女性绝经后风险接近男性。
(二)基础疾病
1.高血压:长期高血压会损伤血管内皮,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增加心梗风险。有高血压病史的人群要密切关注自身心脏状况。
2.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血糖代谢紊乱,易导致血管病变,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加快,发生急性心梗的概率高于非糖尿病患者。
3.高血脂: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增加心梗发生风险。
(三)生活方式
1.吸烟: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使血管收缩、血小板聚集,增加心梗风险。长期吸烟人群要警惕急性心梗的发生。
2.缺乏运动:运动量少会导致身体代谢紊乱,血脂、血糖易升高,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增加。
3.不健康饮食:高盐、高脂、高糖饮食会导致血脂异常、血压升高,增加心梗发生几率。
三、心电图等检查方面
(一)心电图监测
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急性心梗的迹象。急性心梗发作时心电图可出现ST段抬高或压低、T波倒置等特异性改变。对于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如出现胸闷等不适时应及时做心电图检查。老年人由于心脏传导系统功能可能减退,心电图表现可能不典型,需要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判断。
(二)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
血液中心肌损伤标志物如肌钙蛋白等升高是诊断急性心梗的重要依据。在胸痛发作后一定时间内检测肌钙蛋白等指标,若指标升高提示可能发生了心肌梗死。对于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变化可能不典型,需要动态监测。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