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怎么检查问
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怎么检查
-
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的检查包括血常规、骨髓穿刺、染色体及基因检测。血常规可发现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变化;骨髓穿刺可见骨髓象及细胞化学染色异常;染色体及基因检测能发现染色体异常和基因的突变情况,这些检查从不同方面为疾病诊断、分型及预后等提供依据,且不同年龄人群检查需考虑其正常范围及可能的影响。
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多数患者存在血红蛋白降低,呈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血小板计数可正常、降低或升高,血小板状态变化也能为疾病诊断提供参考依据。不同年龄段人群血红蛋白正常范围有差异,儿童血红蛋白正常范围随年龄变化,婴儿(4-6个月)血红蛋白正常范围为100-140g/L等,血小板正常范围也因年龄而异,新生儿血小板正常范围(150-450)×10/L,1岁以内(150-350)×10/L等,在评估患者整体血液状态时需考虑年龄因素对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正常范围的影响。
骨髓穿刺检查
骨髓象: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粒系、单核系细胞增生显著,原始粒细胞一般不超过20%,原始单核细胞可增多,可见到幼稚单核细胞,红系和巨核系细胞可受抑制。通过骨髓穿刺获取骨髓液进行涂片、染色等检查,能直观观察骨髓细胞的形态、数量及比例变化,是诊断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的关键检查方法。对于不同年龄患者,骨髓象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但总体需符合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的骨髓细胞形态学特征。
细胞化学染色:常用的有过氧化物酶染色、非特异性酯酶染色等。过氧化物酶染色中,原始粒细胞呈阳性,原始单核细胞呈阴性或弱阳性;非特异性酯酶染色可被氟化钠抑制,有助于鉴别原始粒细胞和原始单核细胞。细胞化学染色结果对于明确细胞类型及疾病诊断有重要辅助作用,不同年龄患者进行细胞化学染色时操作及结果判断需遵循相应的标准化流程,考虑年龄对细胞化学染色反应的可能影响。
染色体及基因检测
染色体检查:部分患者存在染色体异常,如11q23异常、-7/7q-等染色体异常情况,通过染色体核型分析可发现这些异常改变,对疾病的诊断、分型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不同年龄患者染色体检查的操作流程及对结果的解读需考虑年龄因素对染色体正常状态的影响,儿童染色体异常的意义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但同样是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
基因检测:可检测出如NRAS、KRAS、CBL等基因的突变情况,这些基因突变在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基因检测有助于明确疾病的分子生物学特征,为精准医疗提供依据。不同年龄患者进行基因检测时,样本采集及检测方法需根据年龄特点进行调整,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