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穿是一种怎样的检查问
骨穿是一种怎样的检查
-
骨穿是获取骨髓液进行检验的临床诊断技术,可诊断血液系统疾病、辅助诊断感染性疾病、判断肿瘤是否转移至骨髓,常用部位有髂前上棘等,准备需消毒麻醉,穿刺抽取适量骨髓液,适用在出现不明原因发热贫血出血等疑似血液疾病表现、临床高度怀疑伤寒等感染病常规检查难确诊、怀疑其他部位肿瘤转移时,术后要压迫止血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儿童需医护轻柔操作且家长配合,老年人要关注骨质谨慎操作术后密切观察。
一、骨穿的定义
骨穿即骨髓穿刺术,是通过穿刺针获取骨髓液进行检验的一种临床诊断技术,可对骨髓中的细胞成分、形态、数量及其他相关指标进行检测,从而为疾病的诊断、病情评估等提供依据。
二、骨穿的目的
1.诊断血液系统疾病:如怀疑白血病时,可通过骨穿观察骨髓中白血病细胞的形态、比例等情况以明确诊断;对于贫血患者,能协助判断是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还是其他类型贫血;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血小板异常相关疾病,也可通过骨穿了解骨髓内巨核细胞等的情况。
2.辅助诊断感染性疾病:某些感染性疾病,如伤寒等,可通过骨穿检查骨髓中是否存在相关病原体或异常反应来辅助诊断。
3.判断肿瘤是否转移至骨髓:当怀疑其他部位的肿瘤转移至骨髓时,骨穿可检测骨髓中是否有肿瘤细胞浸润。
三、骨穿的操作过程
1.部位选择:常用部位有髂前上棘、髂后上棘等,儿童还可选择胫骨前侧等部位。
2.准备工作:对穿刺部位进行严格消毒、局部麻醉。
3.穿刺操作:将穿刺针经皮肤、皮下组织刺入骨髓腔,抽取适量骨髓液,一般抽取量为数滴至0.2毫升左右。整个操作过程中患者可能会有轻微的痛感,但通常在可耐受范围内。
四、适用情况
1.血液系统疾病相关:当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贫血、出血、肝脾及淋巴结肿大等疑似血液系统疾病表现时,需进行骨穿检查。例如,持续发热伴外周血白细胞异常、贫血、血小板减少等情况。
2.感染性疾病相关:如临床高度怀疑伤寒等感染性疾病,但常规检查难以明确诊断时,可通过骨穿检测骨髓中的相关病原体或免疫反应来辅助诊断。
3.肿瘤相关:对于怀疑其他部位肿瘤转移至骨髓的患者,骨穿可用于检测骨髓中是否有肿瘤细胞,以协助肿瘤分期及制定治疗方案。
五、注意事项
1.术后护理:穿刺结束后需对穿刺部位进行压迫止血,一般压迫5-10分钟左右,之后要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沾水,防止感染。
2.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进行骨穿时,需由专业医护人员轻柔操作,尽量安抚儿童情绪,减轻其紧张焦虑感,因为儿童对疼痛的耐受性相对较弱,且需要家长在旁配合稳定儿童状态。
老年人:老年人进行骨穿时,要关注其穿刺部位的骨质情况,部分老年人可能存在骨质疏松等问题,操作时需更加谨慎,术后要密切观察老年人穿刺部位的恢复情况,预防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