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巴掉了”是什么病问
“下巴掉了”是什么病
-
“下巴掉了”是颞下颌关节脱位的俗称,其病因包括创伤、结构因素等,症状有下颌运动异常、疼痛等,诊断主要依靠临床检查和X线检查,治疗方法包括手法复位和固定,预防方法包括避免过度张口、注意咀嚼方式等。
“下巴掉了”在医学上称为颞下颌关节脱位,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疾病之一。以下是关于颞下颌关节脱位的一些信息:
1.病因:
创伤:如突然张口过大、大笑、打哈欠或受到外力撞击等,可导致颞下颌关节前脱位。
结构因素:老年人、咀嚼肌发育不良者,或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抗癫痫药、镇静药等)的患者,由于关节囊和韧带松弛,容易发生脱位。
其他:咬合关系紊乱、系统性疾病等也可能导致颞下颌关节脱位。
2.症状:
下颌运动异常:脱位后,下颌骨的位置会向前移动,导致开口度过大,无法正常咬合。
疼痛:脱位时可能伴有疼痛,复位后疼痛通常会缓解。
其他: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咀嚼困难、面部肌肉疼痛等症状。
3.诊断:
临床检查:医生通过观察下颌的运动、咬合关系、触诊关节等,初步判断是否为颞下颌关节脱位。
X线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关节结构的情况,排除其他骨骼疾病。
4.治疗:
手法复位:是治疗颞下颌关节脱位的常用方法。医生会用手将下颌骨复位到正常位置。
固定:复位后,通常需要用绷带或颌间弹性牵引固定下颌一段时间,以维持关节的稳定性。
治疗病因:对于因创伤引起的脱位,需要治疗创伤;对于因咬合关系紊乱引起的脱位,可能需要进行正畸治疗或修复治疗。
5.预防:
避免过度张口:避免大笑、打哈欠时张口过大,避免咬硬物。
注意咀嚼方式:避免单侧咀嚼,纠正不良的咀嚼习惯。
及时治疗口腔疾病:积极治疗口腔内的炎症、溃疡等疾病,防止疾病影响颞下颌关节。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压力过大。
如果出现“下巴掉了”的情况,应及时就医,以便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颞下颌关节,避免过度使用和受伤,有助于预防颞下颌关节脱位的发生。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