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间盘突出症是什么症状问
腰间盘突出症是什么症状
-
腰间盘突出症因腰椎间盘退变、损伤等致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有疼痛症状(腰背部疼痛、下肢放射性疼痛)、神经功能异常症状(麻木、肌肉力量下降)、马尾神经受压症状(大、小便障碍,鞍区感觉异常等),不同人群发病及症状表现有差异,严重时可致严重后果。
疼痛症状
腰背部疼痛:多数患者最先出现腰背部疼痛,疼痛程度不一,可为隐痛、胀痛或刺痛等。部分患者是先出现腰痛,之后才出现下肢放射痛,也有部分患者腰痛和下肢放射痛同时出现。腰背部疼痛的原因主要是椎间盘突出刺激了纤维环外层及后纵韧带中的神经纤维。例如,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久坐久站的人群,腰椎间盘承受压力较大,更易发生退变突出,从而引发腰背部疼痛。
下肢放射性疼痛:这是腰间盘突出症较为典型的症状。当椎间盘突出压迫到神经根时,疼痛会从腰部向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侧或外侧、足部放射。疼痛性质多为放射性刺痛或电击样痛,患者行走、咳嗽、打喷嚏等腹压增加时,疼痛往往会加重。不同节段的腰椎间盘突出,放射痛的部位有所不同,如腰4-5椎间盘突出,疼痛多放射至小腿外侧及足背;腰5-骶1椎间盘突出,疼痛多放射至小腿后外侧及足底。对于女性患者,尤其是孕期或产后的女性,由于身体生理变化,腰椎负担加重,更易出现下肢放射性疼痛。
神经功能异常症状
麻木:部分患者会出现下肢麻木感,多与疼痛伴随出现。麻木部位与神经受压区域相关,如腰5神经根受压时,小腿前外侧及足背内侧可能出现麻木;骶1神经根受压时,小腿后外侧及足底外侧会出现麻木。麻木是因为突出的椎间盘压迫神经,影响了神经的感觉传导功能。长期麻木可能会导致神经所支配区域的肌肉力量下降等情况。
肌肉力量下降:随着病情进展,严重时可出现下肢肌肉力量减弱,甚至肌肉萎缩。例如,足背伸肌力减弱,患者可能出现足下垂,行走时呈跨越步态;胫前肌、腓骨长短肌等肌肉力量下降,会影响患者的行走、站立等功能。肌肉力量下降是由于神经受压时间过长或受压严重,导致神经所支配的肌肉得不到正常的神经传导信号,进而出现废用性萎缩和力量减退。对于儿童患者,如果是先天性腰椎发育异常合并腰间盘突出,出现肌肉力量下降时,会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和运动功能的正常发展,需要及时就医评估和干预。
马尾神经受压症状:这种情况相对少见,但较为严重。当腰椎间盘突出严重压迫马尾神经时,会出现大、小便障碍,鞍区感觉异常等症状。鞍区感觉异常表现为会阴部、臀部等区域麻木、刺痛等。马尾神经受压若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永久性的神经功能损害,影响患者的排泄功能和下肢感觉运动功能。中老年患者由于腰椎退变本身较明显,发生马尾神经受压的风险相对较高,一旦出现相关症状需紧急处理。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