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装了心脏起搏器后遗症

装了心脏起搏器后遗症

2025年09月25日 18:38:48
病情描述:

装了心脏起搏器后遗症

医生回答(1)
  • 张定国
    张定国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向他提问

    装了心脏起搏器可能出现感染、导线、起搏器相关综合征等后遗症。感染表现为局部或全身症状,需检查诊断并抗生素治疗或取起搏器;导线移位可致不适,通过检查观察或手术调整,老年患者风险较高;导线断裂早期无症状,后期起搏异常,需检查后更换导线;起搏器相关综合征因起搏模式不当致心输出量下降,有相应表现,需调整起搏模式。

    应对措施:一旦怀疑感染,需进行血常规、血培养等检查以明确诊断。确诊后多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严重者可能需要取出起搏器。对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老年人、患有基础疾病(如艾滋病等免疫缺陷病)者,在术后更要密切关注局部及全身情况,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相关要求进行术后护理。

    装了心脏起搏器后遗症-导线相关问题

    导线移位:可能出现心悸、头晕等不适症状。导线移位的发生与手术操作技巧、患者术后活动等因素有关。一般通过X线等检查可发现导线位置异常。如果移位不严重且未影响心脏起搏功能,可密切观察;若移位明显影响起搏效果,则可能需要再次手术调整导线位置。对于老年患者,由于骨质增生等退变因素,导线移位的风险可能相对增加,术后应避免剧烈的肩部活动等可能影响导线位置的动作。

    导线断裂: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起搏功能异常相关表现。导线断裂的原因可能与导线质量、患者过度的机械运动等有关。一旦怀疑导线断裂,需要通过心电图、影像学检查等明确诊断,然后根据情况考虑更换导线等处理措施。

    装了心脏起搏器后遗症-起搏器相关综合征

    发生机制与表现:主要是由于起搏器起搏模式不恰当,导致心脏收缩不同步,引起心输出量下降,出现乏力、气短、头晕等一系列症状。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所差异,例如老年患者可能更易出现活动耐力下降,儿童患者可能影响生长发育相关指标。研究发现,不合适的起搏模式是导致起搏器相关综合征的关键因素,约有5%-10%的起搏器植入患者会发生该综合征。

    应对措施:需要调整起搏器的起搏模式,通过程控起搏器来优化起搏参数。对于儿童患者,在调整起搏模式时更要谨慎,要充分考虑其生长发育特点,以保证心脏的正常生理功能。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