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个月脑瘫的表现问
1-3个月脑瘫的表现
-
1-3个月脑瘫患儿在运动发育、姿势、反射、肌张力及喂养等方面有异常表现,如运动发育滞后、姿势异常、反射异常、肌张力异常相关表现及喂养困难等,家长需高度重视,婴儿出现相关表现时应尽早带其就诊检查以早期干预治疗改善预后并注意日常护理避免意外伤害。
姿势异常
此阶段脑瘫患儿的姿势也会出现异常。正常婴儿在清醒时会有一些自然、对称的姿势,而脑瘫患儿可能会出现异常的姿势模式。比如,仰卧位时,正常婴儿四肢会自然舒展,而脑瘫患儿可能会出现上肢内收、内旋,下肢交叉等异常姿势。这是由于脑部病变影响了对身体姿势的正常调控,使得身体各部位的肌肉张力不平衡,进而导致姿势异常。
反射异常
正常婴儿在1-3个月时存在一些原始反射,且这些反射会逐渐向正常的随意运动反射转换。但脑瘫患儿的反射往往出现异常。例如,拥抱反射正常情况下出生后3-4个月消失,而脑瘫患儿拥抱反射可能延迟消失,或者表现为反射亢进。原始反射的异常是因为脑部的损伤干扰了神经反射的正常传导和调控机制,使得本应逐渐消退的原始反射不能正常转变为正常的自主运动反射。
肌张力异常相关表现
1-3个月脑瘫患儿肌张力异常可进一步体现为具体表现。若为肌张力增高,患儿肢体较硬,活动时阻力较大;若为肌张力低下,患儿肢体松软,像棉花一样,活动时感觉缺乏力量。例如,给患儿更换尿布时,能明显感觉到肌张力异常带来的肢体活动受限情况,肌张力增高时更换尿布会比较困难,需要花费较大力气去摆弄患儿肢体,而肌张力低下时则感觉患儿肢体无力,活动不配合。这是因为脑部病变影响了对肌肉张力的正常调节,使得肌肉处于异常的紧张或松弛状态。
喂养困难表现
脑瘫患儿由于口腔肌肉控制和吞咽功能受影响,在1-3个月时可能出现喂养困难。表现为吸吮无力,吃奶时不能很好地含住乳头或奶嘴,容易吐奶,进食过程中容易疲劳等。这是因为脑部相关神经受损,影响了口腔和吞咽相关肌肉的协调运动,导致喂养时出现障碍。对于家长来说,要密切关注患儿的喂养情况,若发现异常需及时就医评估,因为长期喂养困难可能会影响患儿的营养摄入和生长发育。
特殊人群(婴儿)提示
对于1-3个月的婴儿出现上述表现时,家长应高度重视。因为婴儿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脑部的损伤若不及时干预,可能会对其未来的运动、智力等多方面发育产生严重影响。家长需定期带婴儿进行儿童保健检查,一旦发现运动、姿势、反射等方面的异常表现,应尽早带婴儿到儿科或儿童康复科就诊,进行详细的神经系统评估等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脑瘫并尽早开展干预治疗,最大程度改善患儿预后。同时,在日常护理中要注意给患儿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避免因姿势异常等情况导致意外伤害。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