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套叠怎么办问
小儿肠套叠怎么办
-
小儿肠套叠多见于4-10个月婴儿,表现为剧烈阵发性腹痛等,超声是首选诊断方法,治疗有空气或钡剂灌肠复位及手术,术后需做好护理,要合理喂养等预防复发,婴幼儿病情变化快需家长密切观察及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
一、小儿肠套叠的定义与表现
小儿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内,并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多见于婴幼儿,尤其是4-10个月婴儿。主要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剧烈阵发性腹痛,患儿哭闹不安、屈腿、面色苍白,还可伴有呕吐、果酱样血便以及腹部腊肠样包块。
二、小儿肠套叠的诊断方法
1.超声检查:是诊断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方法,可显示肠套叠的横断面呈“同心圆”或“靶环”征,纵断面呈“套筒”征,具有无创、简便、可重复性强等优点,能清晰观察肠套叠的部位、程度等情况。
2.X线检查:空气或钡剂灌肠X线检查可见套叠部位充盈缺损和“杯口状”阴影,对诊断有一定价值,但对于一些早期或病情较轻的患儿可能不如超声检查敏感。
三、小儿肠套叠的治疗方法
1.空气灌肠复位
适用情况:适用于病程在48小时以内,全身情况良好,无明显腹胀、高热、休克等表现的原发性肠套叠患儿。
原理:通过肛门注入空气,利用空气的压力将套入的肠管逐渐复位。在X线监视下可见套叠阴影逐渐后退,直至完全消失,患儿症状缓解。
2.钡剂灌肠复位:原理同空气灌肠复位,对于空气灌肠复位失败或某些特殊类型的肠套叠可考虑钡剂灌肠复位,但相对空气灌肠,钡剂可能有一定的吸收风险等问题。
3.手术治疗
适用情况:对于病程超过48小时,伴有肠坏死、穿孔、空气或钡剂灌肠复位失败的患儿需行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根据患儿的病情可选择肠套叠复位术、肠切除吻合术等。若肠管坏死严重,可能需要切除坏死肠段并进行吻合,以恢复肠道的连续性。
四、小儿肠套叠治疗后的护理与注意事项
1.术后护理
一般护理:术后需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婴幼儿要注意防止呕吐物误吸。
切口护理:注意观察手术切口有无渗血、渗液,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预防感染。
肠道功能恢复观察:观察患儿排气、排便情况,一般术后肠道功能恢复需要一定时间,待患儿排气排便正常后可逐渐恢复饮食,开始时先给予流质饮食,再逐渐过渡到半流质、普食。
2.预防复发
合理喂养:对于婴幼儿要注意科学喂养,避免突然改变饮食种类,添加辅食应循序渐进。
注意保暖:防止腹部着凉,因为腹部着凉可能会引起肠道功能紊乱,增加肠套叠复发的风险。
定期随访:出院后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随访,监测患儿的生长发育情况以及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等。
五、特殊人群(婴幼儿)的特殊考虑
婴幼儿由于自身生理特点,肠套叠一旦发生病情变化较快,所以对于家长要加强健康宣教,让家长了解小儿肠套叠的早期表现,如突然哭闹不止、呕吐等,一旦发现应及时就医。在护理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观察婴幼儿的精神状态、腹部情况等,因为婴幼儿不会准确表达自身不适,家长的密切观察至关重要。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要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确保患儿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安全。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