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什么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什么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2025年09月25日 11:34:17
病情描述:

什么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医生回答(1)
  • 王越
    王越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向他提问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中发生的视网膜血管增殖性疾病,由早产致视网膜血管发育未成熟引发,有血管发育异常等发病机制,不同阶段有不同临床表现,按出生孕周和体重制定筛查计划,通过眼底检查诊断,可采用激光或手术治疗,预后与病情严重程度、筛查治疗时机相关,需早期筛查干预及为早产儿创造良好视网膜发育环境。

    发病机制

    血管发育异常

    早产儿的视网膜血管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处于快速增殖阶段时因早产而中断。视网膜原本应该正常生长发育的血管无法完成正常的血管化过程,导致视网膜缺血缺氧。这种缺血缺氧状态会刺激视网膜产生血管生成因子,促使新生血管异常增殖。这些新生血管脆弱,容易发生破裂出血,进而引起一系列眼部病变。

    与早产和低出生体重的关联

    早产是ROP发生的最主要危险因素,出生孕周越小、出生体重越低,发生ROP的风险越高。一般来说,出生孕周小于32周、出生体重低于1500g的早产儿发生ROP的几率明显增加。这是因为孕周越小,视网膜血管发育越不成熟,对氧等环境因素的适应能力越差。

    临床表现

    不同阶段表现

    急性期:早期可能表现为视网膜血管异常,如血管迂曲、扩张等。随着病情进展,新生血管开始增殖,在视网膜周边部出现灰白色的血管增殖膜,可伴有视网膜出血。

    纤维增生期:新生血管进一步增殖,可导致纤维组织增生,严重时纤维组织收缩会牵拉视网膜,引起视网膜脱离。此时患儿可能出现视力下降、眼球震颤等表现,如果视网膜脱离累及黄斑区,会严重影响视力预后。

    筛查与诊断

    筛查时机

    根据早产儿的出生孕周和出生体重制定筛查计划。一般建议出生体重<2000g的早产儿,在出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32周时开始进行眼底筛查;出生体重<1500g的早产儿,出生后1-2周或矫正胎龄28周时就需要进行眼底筛查。

    诊断方法

    通过眼底检查来诊断,常用的检查方法有直接检眼镜检查、间接检眼镜检查以及眼底照相。医生通过这些检查可以观察视网膜血管的发育情况、是否存在新生血管、纤维增殖以及视网膜脱离等病变,从而明确是否患有ROP以及病变的严重程度。

    治疗与预后

    治疗方法

    激光治疗:对于处于阈值前或阈值期的ROP,激光治疗是常用的方法。通过激光光凝封闭无血管区,阻止新生血管进一步增殖,防止病情恶化。

    手术治疗:如果病情发展到晚期,出现严重的视网膜脱离等情况,则需要进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但手术的预后相对激光治疗会更差一些,因为视网膜脱离时间过长会严重影响视网膜功能的恢复。

    预后情况

    ROP的预后与病情的严重程度、筛查及治疗的时机密切相关。如果能早期发现并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大部分患儿可以保留一定的视力;但如果病情发现较晚,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视力障碍,如失明等,还可能伴有眼球震颤、斜视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对于早产儿群体,需要密切关注其视网膜发育情况,做到早期筛查、早期干预,以改善预后。同时,在护理早产儿时,要注意维持稳定的环境,减少不必要的氧浓度波动等可能加重ROP病情的因素,为早产儿的视网膜正常发育创造良好条件。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