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怎样采用中医治疗慢性鼻炎

怎样采用中医治疗慢性鼻炎

2025年09月25日 09:49:14
病情描述:

怎样采用中医治疗慢性鼻炎

医生回答(1)
  • 闵存云
    闵存云主任医师

    广东省人民医院 向他提问

    中医治疗慢性鼻炎有多种方法,包括中药内服(依证型辨证论治,如肺脾气虚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肾阳不足用温肺止流丹合肾气丸加减)、针灸治疗(体针选迎香等穴平补平泻,艾灸虚寒型选迎香等穴温通经络)、穴位贴敷(用含白芥子等药的药膏贴迎香等穴通利鼻窍)、推拿按摩(鼻部按摩按揉迎香等,头部颈部按摩调气血),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中药内服

    中医会根据慢性鼻炎患者的不同证型进行辨证论治。例如肺脾气虚型,常见症状有鼻塞时轻时重、鼻涕清稀等,可选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进行调理,该方具有补益脾肺之气的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其中一些药物成分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改善鼻黏膜的状态。而肾阳不足型,多表现为鼻窍不通、形寒肢冷等,可选用温肺止流丹合肾气丸加减,肾气丸有温补肾阳的功效,有助于改善因肾阳不足导致的鼻窍功能异常。

    二、针灸治疗

    1.体针:常选取迎香、印堂、合谷、风池等穴位。迎香为治疗鼻病的局部要穴,针刺迎香穴可起到通利鼻窍的作用;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面口合谷收”,针刺合谷能调节面部及鼻部的气血运行;风池为足少阳胆经与阳维脉交会穴,可祛风散寒、通利鼻窍。一般采用平补平泻的手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操作。

    2.艾灸:对于虚寒型的慢性鼻炎患者,可选用艾灸。常用穴位有迎香、足三里、关元等。艾灸具有温通经络、散寒补虚的作用,通过温热刺激穴位,能改善鼻窍的阳气不足状况。例如艾灸足三里,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艾灸此穴可补益脾胃之气,脾肺之气充足则有助于鼻窍功能的恢复。

    三、穴位贴敷

    常用的药物有白芥子、细辛、甘遂等组成的中药复方制成的药膏。将药膏贴敷在迎香、肺俞、脾俞等穴位上。穴位贴敷利用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以及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起到通利鼻窍、调节脏腑功能的效果。一般贴敷时间根据患者的皮肤耐受情况而定,通常为数小时,对于儿童等皮肤较为敏感的人群,需密切观察贴敷后的反应,避免引起皮肤过敏等不适。

    四、推拿按摩

    1.鼻部按摩:患者用双手食指或中指轻轻按揉迎香穴,每次按揉1-3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可起到通利鼻窍的作用。还可以用双手拇指从印堂穴开始,向上推至神庭穴,再向两侧分推至太阳穴,反复操作数遍,能促进鼻部气血流通。

    2.头部及颈部按摩:按揉风池穴、天柱穴等颈部穴位,以及百会穴等头部穴位,通过调节头部及颈部的气血运行,间接改善鼻部的气血供应,缓解鼻塞等症状。对于儿童进行推拿按摩时,手法要轻柔,力度适中,避免用力过猛造成不适。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慢性鼻炎患者在采用中医治疗时,要特别注意手法的轻柔以及药物的温和性。例如穴位贴敷时,所选药物要避免刺激性过强,贴敷时间不宜过长,密切观察皮肤反应。孕妇进行针灸推拿等中医治疗时需谨慎,某些穴位的刺激可能会引起子宫收缩等不良后果,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由专业医生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权衡利弊后选择合适的中医治疗方法。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在进行中医治疗时,要注意治疗的强度和频率,如艾灸时要防止烫伤皮肤,针灸的刺激强度也应适当调整,以患者能耐受为宜。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