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的分型及临床表现有哪些问
脑瘫的分型及临床表现有哪些
-
脑瘫主要分为痉挛型、不随意运动型、共济失调型、肌张力低下型及混合型。其临床表现为运动发育落后,达不到正常小儿相应年龄段发育水平;姿势异常,严重影响正常运动和生活;肌张力异常,不同类型表现各异;反射异常,原始反射延迟消失,保护性反射减弱或不出现;还常伴有智力低下等多种症状。对于患儿家长,要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配合康复计划并注意观察患儿反应;不同年龄段患儿,婴幼儿期注重日常简单运动训练和正确喂养,儿童期关注心理状态,青少年期培养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
一、脑瘫的分型
1.痉挛型
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全部脑瘫患者的60%-70%。主要因锥体系受损,引起肢体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等。
2.不随意运动型
约占脑瘫的20%,病变部位多在锥体外系,主要包括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扭转痉挛等不自主运动,常伴有构音障碍和吞咽困难,紧张时症状加重。
3.共济失调型
此型较少见,约占5%,病变主要在小脑及其联系纤维,以平衡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表现为站立不稳、步态蹒跚、意向性震颤等。
4.肌张力低下型
可为脑瘫的暂时阶段,以后可能转为其他类型,尤其是痉挛型。患儿肌肉松软,关节活动幅度增大,不能维持正常姿势。
5.混合型
同一患儿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表现,常见的如痉挛型与不随意运动型并存等。
二、脑瘫的临床表现
1.运动发育落后
正常小儿3个月会抬头,45个月能主动伸手抓物,67个月会独坐,89个月会爬,1岁左右会走。脑瘫患儿在上述相应年龄段大多达不到正常发育水平。
2.姿势异常
可表现为多种异常姿势,如头背屈、角弓反张、下肢交叉、尖足、上肢内收内旋等,严重影响患儿的正常运动和日常生活。
3.肌张力异常
痉挛型表现为肌张力增高;不随意运动型早期肌张力可正常或低下,以后逐渐增高;共济失调型肌张力多低下;肌张力低下型则表现为肌张力明显降低。
4.反射异常
原始反射延迟消失,如拥抱反射、握持反射等在正常小儿36个月应消失,而脑瘫患儿可能持续存在;同时,一些保护性反射减弱或不出现,如平衡反射等。
5.伴随症状
部分患儿可伴有智力低下、癫痫、语言障碍、视力障碍、听力障碍等,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和未来发展。
三、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对于患儿家长
需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因为患儿的康复是一个长期过程,家长的情绪会影响患儿的心理状态。应及时带患儿就医,积极配合医生制定的康复计划,如康复训练频率、时间等严格按照医嘱执行。同时,要注意观察患儿康复过程中的反应,如训练后是否出现疲劳、疼痛等不适,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方案。
2.对于不同年龄段患儿
婴幼儿期,家长要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引导患儿进行简单的运动训练,如抬头、翻身等,训练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强迫。同时,要注意喂养姿势,防止因吞咽困难导致呛咳。
儿童期,除了继续康复训练,还要关注患儿的心理状态,由于此时患儿可能意识到自身与他人的不同,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家长和老师要给予更多关爱和鼓励,帮助其融入正常生活。
青少年期,要根据患儿的康复情况,适当引导其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成年后的独立生活做准备。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