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森林脑炎是什么病

森林脑炎是什么病

2025年09月26日 19:43:48
病情描述:

森林脑炎是什么病

医生回答(1)
  • 黎钢
    黎钢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向他提问

    森林脑炎是由森林脑炎病毒引起、经硬蜱叮咬传播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有流行病学特点、特定临床表现,可通过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主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可通过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预防,不同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病因

    病原体为森林脑炎病毒,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病毒可在蜱体内增殖,并经叮咬传播给人及动物。

    人群普遍易感,但多见于从事森林作业的人员,如林业工人等。

    二、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为7-14天,最短6天,最长30天左右。

    初期症状:起病急骤,体温可在1-2天内升至38-40℃,伴有头痛、头晕、全身不适、倦怠、食欲缺乏、恶心、呕吐等全身中毒症状,部分患者有嗜睡、烦躁、意识障碍等表现。

    神经系统症状:发热2-4天后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常见有颈项强直、克氏征及布氏征阳性,患者可出现肌肉瘫痪,多为不对称性,以下肢瘫痪较为常见,也可累及上肢及颈部肌肉,还可出现吞咽困难、声音嘶哑、面瘫等颅神经受累表现,严重者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

    三、诊断

    流行病学资料:发病前1-2个月内有森林地区作业或露营史,有蜱叮咬史。

    临床表现:急起高热、头痛、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及瘫痪等神经系统症状。

    实验室检查:

    血清学检查:特异性IgM抗体阳性具有诊断意义,发病早期血清中可检测到该抗体。

    病毒分离:可取患者血液、脑脊液等标本进行病毒分离,但操作较为复杂,阳性率相对较低。

    四、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主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

    一般治疗:患者需卧床休息,加强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

    对症治疗:高热时可采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有抽搐者可使用镇静药物;颅内压增高者可使用脱水剂降低颅内压等。

    五、预防

    控制传染源:加强对家畜的管理,在林区发现的患病动物应及时处理。

    切断传播途径:在森林地区作业时,应穿防护服,扎紧袖口、领口及裤脚,防止蜱叮咬。同时,可对作业环境进行灭蜱处理。

    保护易感人群:可接种森林脑炎疫苗,尤其是进入森林地区作业的高危人群。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感染森林脑炎后病情可能进展较快,应密切观察儿童的体温、精神状态及神经系统症状等变化,一旦出现异常需及时就医。由于儿童的免疫系统和身体机能尚未发育完全,在预防方面,应避免儿童独自进入森林等可能有蜱存在的区域,若进入需做好防护措施。

    老年人:老年人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感染森林脑炎后发生重症的风险可能较高。要关注老年人在感染后的身体状况变化,如体温波动、意识状态等,且老年人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在治疗过程中需综合考虑基础疾病的影响,谨慎选择治疗措施。

    孕妇:孕妇感染森林脑炎可能会对自身和胎儿造成不良影响,需特别重视预防,避免接触蜱及森林环境。若孕妇发生感染,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进行诊断和治疗,充分评估对胎儿的影响。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