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表现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表现

2025年09月26日 12:44:29
病情描述: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表现

医生回答(1)
  • 黎钢
    黎钢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向他提问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表现包括症状表现和发作特点,症状表现有颈内动脉系统TIA的单肢或偏身无力、感觉异常、单眼一过性黑矇、言语不利,以及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的眩晕、平衡障碍、复视、吞咽困难构音障碍、交叉性运动或感觉障碍;发作特点为发作突然、持续时间短(数分钟至24小时内完全恢复)、反复发作。

    一、症状表现

    颈内动脉系统TIA

    单肢或偏身无力:这是较为常见的表现,可表现为肢体活动不灵活、力量减弱等,多见于一侧面部、上肢或下肢,也可出现整个偏侧肢体的无力,其发生与大脑半球供血不足有关,年龄较大且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史的人群相对更容易出现此类症状,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可能导致血管狭窄,影响脑供血。

    单肢或偏身感觉异常:患者可感觉肢体麻木、刺痛等异常感觉,如一侧面部、手部或足部的感觉异常,这是由于感觉传导通路受到缺血影响,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生,但老年人血管弹性差,更易因血管病变出现该症状。

    单眼一过性黑矇:表现为一眼突然出现视力模糊、发黑,数分钟后恢复,是颈内动脉系统TIA的特征性表现之一,主要是因为眼动脉缺血所致,有动脉粥样硬化基础的中老年人发生几率相对较高。

    言语不利:可出现说话不流利、找词困难等情况,与大脑语言中枢供血不足有关,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群需警惕。

    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眩晕:多表现为自身或周围物体旋转感,是椎-基底动脉系统TIA常见症状,可因脑干前庭系统缺血引起,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但有颈椎病变或动脉粥样硬化的人群更易出现,因为颈椎病变可能压迫血管影响供血,动脉粥样硬化会使血管狭窄影响血流。

    平衡障碍:患者行走或站立时感觉不稳,有摇晃感,与小脑及脑干平衡中枢缺血有关,老年人由于平衡功能本身随年龄下降,再加上血管病变等因素,更容易出现平衡障碍相关表现。

    复视:双眼看东西重影,是由于眼球运动神经核团或其纤维缺血所致,多种原因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时都可能出现,年龄较大且有血管病变风险的人群需留意。

    吞咽困难、构音障碍:患者出现喝水呛咳、说话不清楚等情况,是因为脑干相关神经核团或传导束缺血,有脑血管基础疾病的人群发生几率相对高。

    交叉性运动或感觉障碍:即一侧面部和对侧肢体的运动或感觉异常,如一侧面部麻木伴对侧肢体无力等,是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累及脑干交叉部位所致,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生,但有血管病变者更易出现。

    二、发作特点

    发作突然:症状常在数秒内达到高峰,这是因为血管突然短暂性堵塞又迅速再通,起病急骤,没有先兆或先兆极不明显,各年龄段患者均如此,但老年人可能因反应相对迟缓,对突然出现的症状感知可能稍慢。

    持续时间短:通常持续数分钟,一般不超过1小时,最长不超过24小时,能完全恢复,不留神经功能缺损后遗症,这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区别于脑梗死的重要特点,不同年龄患者发作持续时间可能略有差异,但总体都符合短暂短暂、可恢复的特点。

    反复发作:可反复发作,间隔时间不等,可数天、数周或数月发作一次,每次发作症状相似,这与脑部血管反复出现短暂性缺血事件有关,有动脉粥样硬化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复发风险相对较高,不同年龄人群复发频率受基础疾病控制情况等因素影响。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