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绞痛和肠胀气的区别问
肠绞痛和肠胀气的区别
-
肠绞痛多发生于3个月内婴儿,表现为剧烈哭闹等,因肠道神经发育不完善等致肠管痉挛;肠胀气是肠道气体积聚,有腹部膨隆等表现,与吞咽空气等有关。诊断靠临床表现等,肠绞痛用飞机抱等缓解,肠胀气用腹部按摩等处理,婴儿是高发人群,特殊病史婴儿需专业评估,要注意婴儿喂养等护理。
肠胀气:是指肠道内积聚了过多的气体。婴儿肠胀气时可能会出现腹部膨隆,触摸有胀气感,有的婴儿可能会有频繁排气、放屁的情况,同时可能伴有轻度的哭闹,但一般不像肠绞痛那样剧烈且持续时间较长。导致肠胀气的原因包括喂奶时吸入过多空气、乳糖不耐受、消化不良等,比如宝宝在吃奶过程中吸入了空气,就容易引起肠胀气。
发病机制差异
肠绞痛:婴儿肠道神经发育尚不完善,容易出现肠道蠕动不协调,导致肠管痉挛,引发肠绞痛。另外,肠道内气体的异常积聚,使得肠腔内压力升高,刺激肠道神经,也会诱发肠绞痛发作。例如,婴儿肠道对食物的消化过程中产生气体的速度超过了排出的速度,气体在肠道内积聚,就可能引起肠管痉挛,出现肠绞痛症状。
肠胀气:主要是气体在肠道内的积聚过多。气体的来源包括吞咽空气、食物在肠道内被细菌发酵产生气体等。比如母乳喂养时,如果宝宝含乳姿势不正确,会吸入较多空气;人工喂养时,奶嘴孔过大,宝宝吃奶过急也会吸入大量空气,这些空气在肠道内积聚就会导致肠胀气。另外,一些婴儿可能存在乳糖酶缺乏,不能完全消化母乳或配方奶中的乳糖,未消化的乳糖在肠道内被细菌发酵,产生较多气体,从而引起肠胀气。
诊断与鉴别
肠绞痛:主要依据婴儿的临床表现来诊断,典型的剧烈哭闹、难以安抚、发作有规律等特点,同时需要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类似症状,如肠道扭转等外科急腹症。医生会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来进行鉴别,例如腹部超声等检查可排除肠道结构异常导致的哭闹。
肠胀气:通过观察腹部体征,如腹部膨隆等,结合喂养史等进行诊断。一般通过调整喂养方式等干预措施后,症状有所改善,可辅助诊断肠胀气。例如调整喂奶姿势后,婴儿肠胀气症状减轻,提示可能与吞咽空气有关。
应对与处理
肠绞痛:一般可通过飞机抱、腹部按摩等非药物方法缓解。飞机抱时让婴儿趴在成人手臂上,头部略高于臀部,利用重力缓解肠管痉挛;腹部按摩则是以婴儿肚脐为中心,顺时针轻柔按摩腹部,促进气体排出。对于较大月龄的婴儿,还可以尝试白噪音等方法安抚。
肠胀气:同样可以采用腹部按摩促进气体排出,喂奶后及时拍嗝,帮助婴儿排出吞咽的空气。如果是乳糖不耐受引起的肠胀气,可在医生指导下更换为无乳糖或低乳糖配方奶。
特殊人群考虑
婴儿:婴儿是肠绞痛和肠胀气的高发人群,由于其身体各器官发育不成熟,对于肠绞痛和肠胀气的应对需要特别谨慎,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方法。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喂养方式,避免过度喂养和喂奶时吸入过多空气。例如母乳喂养的妈妈要注意自己的饮食,避免食用容易产气的食物影响婴儿;人工喂养的要选择合适的奶嘴。
特殊病史婴儿:对于有先天性肠道疾病等特殊病史的婴儿,出现肠绞痛或肠胀气时,情况可能更为复杂,需要更加密切地观察和专业的医疗评估,因为这些婴儿可能不能单纯采用常规的非药物方法处理,需要由医生根据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方案。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