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拔罐后起水泡原因是什么

拔罐后起水泡原因是什么

2025年09月28日 18:34:49
病情描述:

拔罐后起水泡原因是什么

医生回答(1)
  • 王海泉
    王海泉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向他提问

    拔罐后起水泡原因多样,包括拔罐时间过长、负压过大、皮肤本身有损伤或炎症、皮肤潮湿及个体差异等,小水泡可自行护理,大水泡需专业处理,儿童、老年人拔罐需格外谨慎并注意护理。

    拔罐时间过长:正常拔罐时间一般控制在10-15分钟左右,如果拔罐时间过长,皮肤受到的负压刺激过度,局部组织液渗出增多,就容易形成水泡。对于儿童、老年人等皮肤相对娇嫩的人群,更要严格控制拔罐时间,因为他们皮肤耐受能力较弱,更容易因拔罐时间过长而起水泡。

    拔罐负压过大:拔罐时如果罐子吸附过紧,产生的负压过高,会使局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大量液体渗出到组织间隙,从而形成水泡。不同体质的人群对负压的耐受程度不同,比如体质虚弱者相对更不耐受较高负压,拔罐时应选择合适的负压强度。

    皮肤状态因素

    皮肤本身有损伤或炎症:如果皮肤原本就有擦伤、湿疹等情况,进行拔罐时,会加重局部的刺激,使得起水泡的概率增加。例如患有湿疹的患者皮肤处于敏感炎症状态,拔罐后更容易出现水泡。

    皮肤潮湿:皮肤潮湿时进行拔罐,水分会影响罐子与皮肤的吸附效果,同时也会使局部皮肤对刺激的反应性改变,容易起水泡。比如刚洗完澡皮肤还潮湿时拔罐,就较易出现这种情况。

    个体差异:不同人的身体对拔罐的反应不同,有些人的皮肤对拔罐刺激更为敏感,更容易在拔罐后出现水泡。比如一些过敏体质的人,其身体的免疫反应相对更活跃,拔罐后发生局部炎症反应导致起水泡的可能性较大。

    如果拔罐后起了水泡,较小的水泡一般可让其自行吸收,要注意保持局部皮肤清洁,避免搔抓,防止感染;较大的水泡则需要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处理,如用消毒针具将水泡液抽出等。对于儿童拔罐要格外谨慎,严格控制拔罐时间和负压,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起水泡等不良情况。老年人皮肤松弛且恢复能力相对较差,拔罐后起水泡后更要注意护理,防止发生感染等问题。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