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如何调理内分泌失调以减少易怒情绪

如何调理内分泌失调以减少易怒情绪

2025年09月28日 17:57:35
病情描述:

如何调理内分泌失调以减少易怒情绪

医生回答(1)
  • 杨金奎
    杨金奎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向他提问

    保持固定作息时间以调节内分泌改善易怒,饮食上增加富含维生素B和镁的食物、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来维持内分泌稳定,每周开展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并依自身状况选择运动方式,营造舒适睡眠环境保障内分泌正常调节,借助冥想、深呼吸、认知行为疗法等进行心理调节来平复情绪及调节内分泌相关反应。

    一、生活方式规律化

    保持固定作息时间,成年人每日睡眠宜维持7~9小时,青少年因生长发育需更长睡眠时间,老年人则注重睡眠质量稳定,女性生理期前后尤其要规避熬夜,规律作息可调节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等内分泌系统,助力改善易怒情绪。

    二、饮食营养均衡化

    增加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摄入,像全谷物、瘦肉、坚果等,维生素B族参与能量代谢与神经系统调节,利于维持内分泌稳定;多摄取富含镁的食物,例如绿叶蔬菜、香蕉等,镁元素能调节神经肌肉兴奋性,缓解焦虑易怒。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摄取,这类食物易致血糖波动,干扰内分泌平衡。

    三、运动适度常态化

    每周开展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调节激素分泌,运动时分泌的内啡肽等物质有抗焦虑作用。男性可适当增加力量训练,女性可选瑜伽等兼具柔韧性与调节内分泌的运动;有慢性病史者运动前需咨询医生,选取契合自身状况的运动方式及强度。

    四、睡眠环境优化化

    营造舒适睡眠环境,保证卧室安静、黑暗且温度维持在18~25℃,良好环境可保障深度睡眠,促进内分泌系统正常调节。失眠者可通过睡前不使用电子设备、进行放松冥想等改善睡眠;老年人睡眠较浅,宜选用柔软舒适寝具;孕妇睡眠姿势与环境选择需特别留意,避免压迫腹部影响自身及胎儿内分泌环境。

    五、心理调节科学化

    借助冥想、深呼吸等进行心理调节,每日坚持10~15分钟冥想练习,能平复情绪,调节下丘脑分泌激素功能;可采用认知行为疗法,识别并改变致易怒的负面思维模式。青少年可通过与家人朋友沟通、参与兴趣活动缓解学业压力致情绪问题;更年期女性因激素变化易情绪波动,可寻求专业心理辅导,利用正念减压等方法调节内分泌相关情绪反应。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