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怎么诊断问
小儿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怎么诊断
-
小儿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多见于5-15岁儿童,男孩略多,起病急骤有高热、寒战等全身症状及局部早期肢体疼痛等表现;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等升高、血培养可找致病菌;影像学检查早期X线常无异常,CT更敏感情MRI可早期现异常信号;局部穿刺抽液涂片及培养有助诊断,操作需无菌轻柔。
一、临床表现评估
小儿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多见于儿童,尤其是5-15岁的儿童,男孩发病率略高于女孩。起病急骤,常表现为高热,体温可迅速升至39℃以上,伴有寒战,患儿精神萎靡、烦躁不安。局部症状早期患部肢体疼痛,拒绝活动,由于肌肉痉挛,患肢呈半屈曲状,局部皮温升高,有局限性压痛,但红肿往往不明显。随着病情进展,局部可出现红肿热痛等表现。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升高,一般白细胞可达到(10-20)×10/L以上,中性粒细胞比例可超过0.8。这是因为机体发生感染后,免疫系统被激活,白细胞等炎症细胞增多来对抗感染。
2.血培养:早期血培养阳性率较高,通过血培养可以明确致病菌,为后续的抗生素治疗提供依据。在使用抗生素之前抽取血液进行培养,若能培养出致病菌,有助于针对性选择抗生素。
三、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早期X线检查常无明显异常,一般在发病后2周左右才会出现骨质破坏、骨膜反应等改变。早期X线可能仅表现为软组织肿胀,患部软组织层次不清等。
2.CT检查:CT检查对于发现早期的骨质破坏、小的脓肿等比X线更敏感。可以清晰显示骨髓腔内的病变情况,有助于发现X线不易察觉的骨质破坏灶和小脓肿。
3.MRI检查:MRI检查在早期就可以发现骨髓炎的异常信号。骨髓炎早期在MRI上表现为T1加权像低信号,T2加权像高信号,能较早地发现骨髓内的炎性改变、软组织炎症等情况,对早期诊断小儿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具有重要价值。
四、局部穿刺检查
对患部进行局部穿刺,抽取脓液或组织液进行涂片检查和细菌培养。如果穿刺液中找到化脓性细菌,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有助于明确诊断小儿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在进行局部穿刺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避免引起感染扩散等并发症。对于小儿患者,操作要轻柔,尽量减少患儿的痛苦。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