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怎么预防问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怎么预防
-
要有效预防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需进行出生体重监测与管理,出生体重极低早产儿要加强监测;出生体重<2000g早产儿及低体重儿出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32周开始筛查,出生体重<1500g或伴吸氧史早产儿出生后2-4周开始筛查;对有吸氧指征早产儿严格控制吸氧浓度和时间;对有ROP高危因素早产儿加强随访;孕妇孕期要注意保健管理。
一、出生体重监测与管理
早产儿出生体重是影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出生体重极低(通常指<1500g)的早产儿,需加强监测。因为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视网膜血管发育不成熟的概率更高,出生体重越低,ROP发生的风险往往越高。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其体重变化,合理喂养,保证营养摄入,促进早产儿健康成长,降低ROP发生风险。
二、及时监测
1.筛查时机:
出生体重<2000g的早产儿及低体重儿,应在出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32周时开始进行眼底筛查。
对于出生体重<1500g或伴有吸氧史的早产儿,筛查时间应适当提前,在出生后2-4周就开始进行眼底检查。这是因为这类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较快,尽早发现病变能及时干预。
2.筛查手段:采用眼底检查等方法,由专业的眼科医生操作,通过眼底镜等设备观察早产儿视网膜情况,以便早期发现ROP的迹象。
三、控制吸氧浓度与时间
1.合理用氧:对于有吸氧指征的早产儿,要严格控制吸氧浓度和时间。避免长时间高浓度吸氧,因为吸氧浓度过高、时间过长会刺激视网膜血管异常增生,增加ROP发生风险。医护人员应根据早产儿的血氧情况,精准调节吸氧浓度,将其控制在合适范围,如维持血氧饱和度在85%-95%之间,在保证早产儿氧供的同时,最大程度降低ROP发生风险。
四、高危人群管理
对于有ROP高危因素的早产儿,如出生体重极低、有吸氧史等,除了上述措施外,需加强随访。在随访过程中,持续关注其视网膜发育情况,一旦发现病变进展,能及时采取激光治疗或手术治疗等干预措施。同时,家长要积极配合医生的随访安排,按时带早产儿进行复查。
五、母亲保健与孕期管理
孕妇在孕期应注意自身健康,合理营养,预防感染等。良好的孕期管理有助于减少早产儿发生,从源头上降低ROP发生概率。比如孕妇要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以保障胎儿正常发育,降低早产风险。
总之,通过对早产儿出生体重的监测管理、及时进行眼底筛查、合理控制吸氧以及对高危人群的密切随访和孕期的良好保健等多方面措施,能够有效预防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