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骨折怎么预防问
开放性骨折怎么预防
-
开放性骨折现场需处理伤口并固定患肢,要尽早送医清创及合理用抗生素,日常要加强安全意识并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来预防开放性骨折。
一、现场急救方面
1.伤口处理
对于开放性骨折现场首先要尽快用清洁的敷料或毛巾等覆盖伤口,避免伤口进一步污染。因为开放性骨折伤口直接与外界相通,污染伤口会增加感染的风险,而及时覆盖可以减少细菌等有害物质的侵入。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由于其皮肤娇嫩,更要注意覆盖物的清洁,避免使用粗糙的物品接触伤口,防止加重损伤。
2.固定患肢
就地取材对骨折的肢体进行固定,固定要牢固但不宜过紧。固定的目的是减少骨折端的移动,避免进一步损伤周围血管、神经等组织。例如可以用木板、树枝等作为固定材料,固定范围应包括骨折部位上下两个关节。对于儿童,由于其骨骼柔韧性较好,固定时要注意力度,避免固定过紧影响血液循环,固定材料的选择要适合儿童的肢体尺寸。
二、及时就医方面
1.尽早清创
患者应尽快送往医院进行清创手术,一般应在伤后6-8小时内进行,这是预防感染的关键措施。因为开放性骨折伤口内会有异物、坏死组织等,这些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清创可以清除这些有害物质,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对于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的患者,其自身免疫力相对较低,更要严格把握清创时机,尽早清创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因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糖尿病患者发生开放性骨折感染的概率相对更高。
2.合理应用抗生素
根据伤口污染情况等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一般会选用针对常见致病菌的抗生素,如头孢类抗生素等。对于儿童患者,要选择对儿童相对安全的抗生素,避免使用对儿童骨骼发育等有潜在不良影响的药物,同时要严格按照药物的适应证和使用原则来应用,不能滥用抗生素。
三、日常防护方面
1.加强安全意识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加强安全防护,例如在进行机械操作时要佩戴好防护装备,建筑工人要正确使用安全帽、防护服等。对于老年人,由于其反应相对较慢,在行走等活动时要注意环境安全,避免绊倒等情况导致骨折,因为老年人骨骼强度下降,一旦发生开放性骨折后果较严重。
2.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对于本身有骨质疏松等基础疾病的人群,要积极治疗。骨质疏松会导致骨骼强度降低,更容易发生骨折,而且骨折后开放性骨折的风险也相对较高。例如可以通过补充钙剂、维生素D等方式来治疗骨质疏松,对于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要控制病情发展,因为这些疾病可能会影响骨骼等组织的状态,增加骨折发生的可能性,进而影响开放性骨折的预防。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