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屈光参差性弱视的病因是什么

屈光参差性弱视的病因是什么

2025年09月28日 10:36:13
病情描述:

屈光参差性弱视的病因是什么

医生回答(1)
  • 李骏
    李骏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向他提问

    屈光参差性弱视由双眼屈光度数差异≥一定值引发,病因包括眼球发育差异(儿童期眼球发育不同步易致,婴幼儿时未及时发现易发展)、屈光不正未及时矫正(未矫正使双眼视物清晰度不同致大脑抑制模糊眼,不良用眼生活方式及有家族史者风险高)、先天性因素(先天性眼部结构异常或孕期不良习惯致胎儿眼部发育异常)。

    屈光参差是指双眼屈光度数存在差异。当双眼球镜度数相差≥1.50D,柱镜度数相差≥1.00D时,就可能引发屈光参差性弱视。其主要病因如下:

    眼球发育差异: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双眼的眼球发育可能存在不同步的情况。例如,一只眼的眼球发育相对较快,另一只眼相对较慢,这种眼球发育的不均衡会导致双眼的屈光状态出现差异。从年龄因素来看,婴幼儿及儿童时期是眼球发育的关键阶段,此阶段眼球发育的个体差异更容易造成屈光参差。对于婴幼儿,家长如果不注意观察孩子双眼的发育情况,未能及时发现屈光参差的苗头,随着孩子成长,就可能逐渐发展为屈光参差性弱视。

    屈光不正未及时矫正:如果儿童存在屈光不正,如近视、远视或散光,但没有及时进行矫正,那么双眼所看到的物体清晰度不同。大脑会倾向于使用清晰眼的视觉信息,而抑制模糊眼的视觉信息。比如,孩子一只眼是300度近视,另一只眼是100度近视,双眼看到的物体清晰度差异较大,大脑为了获取相对清晰的视觉,会抑制近视度数较高、视物较模糊的那只眼的视觉传入,长期如此就容易引发屈光参差性弱视。从生活方式角度,儿童如果有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不良的读写姿势等情况,会加重屈光不正的发展,进而增加屈光参差性弱视的发生风险。而且不同性别在用眼习惯上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来说,不良的用眼生活方式都会对屈光状态产生影响,增加屈光参差性弱视的病因作用。对于有屈光不正家族史的儿童,其发生屈光参差性弱视的风险相对更高,需要更加密切地关注双眼屈光状态。

    先天性因素:部分儿童可能存在先天性的眼部结构异常,从而导致屈光参差。例如先天性的晶状体位置异常、先天性的角膜形态不规则等。这些先天性因素在胎儿发育时期就已经存在,会直接造成双眼屈光度数的不同。从病史角度,如果孕妇在孕期有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接触有害物质、感染某些病毒等,可能会影响胎儿眼部的正常发育,增加儿童出现先天性屈光参差进而引发弱视的概率。不同年龄的儿童都可能因先天性因素导致屈光参差性弱视,但胎儿期和新生儿期的先天性因素影响更为关键,需要在孕期加强保健,减少可能影响胎儿眼部发育的不良因素,降低先天性屈光参差性弱视的发生风险。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