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如何进行运动治疗问
糖尿病如何进行运动治疗
-
糖尿病运动需选择合适方式,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力量训练如哑铃、深蹲等,安排好运动时间,餐前餐后有不同注意,频率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特殊人群儿童、老年、伴并发症者各有运动注意事项。
力量训练:包括使用哑铃进行简单的上肢力量练习,或进行深蹲等下肢力量训练。力量训练有助于增加肌肉量,肌肉量增加能提高身体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一般建议每周进行2-3次力量训练,每次选择8-12个动作,每个动作重复2-3组。例如,对于没有运动基础的糖尿病患者,可以先从利用自身体重的深蹲开始,逐渐增加难度。
运动时间安排
餐前运动:对于使用胰岛素或促胰岛素分泌剂的患者,建议在餐前进行运动,避免运动后低血糖的发生。但要注意运动时间和强度的把控,比如早餐前运动,可选择在早餐前30分钟左右进行20分钟左右的轻度运动,如快走。
餐后运动:一般在餐后1-2小时开始运动较为适宜,此时血糖水平相对较高,运动有助于降低血糖。比如餐后进行散步,速度可稍快于平时散步速度,持续20-30分钟。对于刚进食不久就运动的情况需避免,以免影响消化。
运动频率要求
每周至少应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分散到5-7天进行,即平均每天运动30分钟左右。对于糖尿病患者,坚持每周规律运动很重要,如果因为某些原因中断运动几天,再开始运动时要逐渐增加强度和时间,避免身体不适应。比如从每周运动3天逐渐增加到5天甚至7天。
特殊人群运动注意事项
儿童糖尿病患者:儿童糖尿病患者运动时要选择适合其年龄特点的运动方式,如跳绳、踢毽子等,运动时间可根据孩子的体力情况控制在20-40分钟左右,每周运动次数不少于5次。要注意运动过程中的安全,避免受伤,同时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运动后的血糖变化,因为儿童的血糖调节能力相对较弱。
老年糖尿病患者:老年患者运动前应进行全面的身体评估,包括心肺功能等。运动方式可选择慢走、太极拳等相对温和的运动。慢走时速度要适中,每次20-30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太极拳动作舒缓,有助于改善平衡能力和血糖控制,每周可进行3-5次。老年患者运动时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发生意外,如跌倒等,因为老年患者的骨骼和关节功能有所退化。
伴有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如果糖尿病患者伴有视网膜病变,应避免剧烈运动和低头动作较多的运动,如举重、倒立等,以免引起眼底出血等情况。伴有肾病的患者运动时要注意控制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加重肾脏负担。伴有神经病变的患者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鞋子,避免运动时受伤,因为神经病变可能导致患者对疼痛的感知减退,容易在运动中受伤而不自知。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