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病毒性角膜炎问
什么是病毒性角膜炎
-
病毒性角膜炎由病毒感染引起,常见病毒有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病毒,感染途径与病毒潜伏后机体抵抗力下降等有关,临床表现有症状(眼痛、畏光等)和体征(角膜浸润灶等),诊断通过病史询问和眼部检查,治疗用抗病毒药物等,预后有差异,注意事项包括增强抵抗力、特殊人群防护等。
一、常见致病病毒及感染途径
常见的引起病毒性角膜炎的病毒有单纯疱疹病毒、带状疱疹病毒等。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多是原发感染后病毒潜伏在体内,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如发热、感冒、过度劳累等情况,病毒被激活而引发角膜炎;带状疱疹病毒则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潜伏后再激活导致发病,可沿神经支配的皮肤区域发病,累及眼部时引起病毒性角膜炎。
二、临床表现
症状方面:患者可出现眼痛、畏光、流泪、视力下降等症状。眼痛较为明显,呈刺痛或磨痛等不同程度的疼痛感觉;畏光表现为在光线刺激下眼部不适加重;流泪是因为炎症刺激导致泪液分泌增多;视力下降则取决于角膜炎症累及的部位和严重程度,若累及角膜中央区域,对视力影响往往较明显。
体征方面:眼科检查可见角膜上有浸润灶,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常见树枝状、地图状等特征性的角膜病灶形态;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则可看到角膜表面有疱疹样改变、结膜充血等表现。
三、诊断方法
病史询问:了解患者既往有无发热、感冒等可能导致病毒激活的情况,有无疱疹病史等。
眼部检查:通过裂隙灯检查可以清晰观察角膜病灶的形态、部位等情况;还可进行病毒学检查,如刮取角膜病灶部位的上皮细胞进行涂片,查找病毒包涵体,或者进行病毒核酸检测等,以明确是否为病毒性角膜炎以及具体的病毒类型。
四、治疗原则
药物治疗:主要是使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等抗病毒滴眼液,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能还会考虑全身应用抗病毒药物。同时,根据患者的炎症反应情况,可能会使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但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因为糖皮质激素可能会导致病毒感染扩散等不良后果。
支持治疗:对于有眼痛、畏光等症状的患者,可以使用人工泪液等缓解症状,促进角膜修复。
五、预后及注意事项
预后:如果能早期诊断并及时规范治疗,大部分病毒性角膜炎患者可以得到较好的恢复,但如果病情迁延不愈,可能会导致角膜瘢痕形成,严重影响视力。
注意事项:患者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病毒性角膜炎的复发。对于有疱疹病史的患者,要积极预防病毒的再激活。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等,儿童由于自身免疫力相对较低,更容易受到病毒感染且病情变化可能较快,需要更加密切观察病情;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恢复相对较慢,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整体身体状况的评估和护理。女性患者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抵抗力可能会有波动,也需要注意眼部的防护等。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