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骨折康复

骨折康复

2025年09月28日 15:55:11
病情描述:

骨折康复

医生回答(1)
  • 熊蠡茗
    熊蠡茗副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向他提问

    骨折康复需全面评估含不同人群重点,康复训练分早期等长收缩、中期增关节活动度与抗阻、后期重平衡协调日常活动,营养要充足蛋白质钙等针对性补充,关注心理调节及特殊人群,定期复查调整方案监测并发症。

    一、康复评估

    骨折康复起始需通过专业检查进行全面评估,包括骨折部位影像学检查以明确愈合情况,关节活动度测量(如关节屈曲、伸展、旋转角度等)、肌力测试(采用徒手肌力检查法评估肌肉力量等级)等指标。不同年龄患者因生长发育或骨代谢差异,评估重点略有不同,儿童需关注骨骺影响,老年患者需考量骨密度对愈合的作用;性别方面,女性因骨量等差异康复进度可能与男性有别;有基础病史者(如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等)需结合病史调整评估侧重点,糖尿病患者需关注血糖对骨折愈合的影响,骨质疏松症患者则需强化骨相关指标评估。

    二、康复训练

    (一)早期康复(骨折后1-2周)

    以患肢肌肉等长收缩训练为主,通过肌肉的轻微收缩与放松,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例如上肢骨折可进行握拳、松拳反复练习,下肢骨折可进行股四头肌、腓肠肌等长收缩。此阶段需避免过度活动导致骨折移位,不同年龄患者训练强度应适配,儿童需轻柔操作,老年患者则根据耐受度调整。

    (二)中期康复(骨折后3-6周)

    逐步增加关节活动度训练,借助康复器械或徒手辅助进行骨折邻近关节的屈伸、旋转等活动,同时开展渐进式抗阻训练,如利用弹力带进行上肢抗阻外展等。对于有基础病史患者,如糖尿病患者需注意运动时血糖波动,骨质疏松症患者需避免过度负重训练以防骨折再发。

    (三)后期康复(骨折愈合后期)

    着重进行平衡、协调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通过平衡板、步态训练器等设备提升患者平衡与行走能力,训练患者穿衣、洗漱、如厕等日常活动技能。不同性别患者在平衡与步态训练中因身体结构差异需适度调整,如女性骨盆结构特点可能影响步态训练重点。

    三、营养支持

    骨折康复需充足营养供给,蛋白质是组织修复的重要原料,建议每日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等);钙是骨骼合成的关键元素,每日钙摄入量约1000-1200mg,可通过奶制品、豆制品等补充;维生素D有助于钙吸收,可适当晒太阳或摄入深海鱼类等。不同生活方式人群需针对性调整,素食者需注意维生素B12等营养素补充,肥胖患者需在保证营养基础上控制热量摄入。

    四、心理调节

    骨折康复周期较长,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家人应给予患者情感支持,医护人员可通过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特殊人群如孕妇骨折康复时,需特别关注其心理状态,因妊娠因素可能加重心理负担,需加强心理关怀,缓解其对胎儿及自身康复的担忧。

    五、康复监测

    定期复查影像学及相关功能指标,动态评估骨折愈合及康复进展,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康复方案。对于老年患者、合并基础疾病患者需增加复查频率,密切监测康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深静脉血栓、关节僵硬等,确保康复安全有效。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