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是什么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是什么

2025年09月28日 16:35:39
病情描述: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是什么

医生回答(1)
  • 张立
    张立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向他提问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多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好发于长骨干骺端,有全身和局部症状,通过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诊断,需早期足量联合用抗生素,尽早手术,儿童、青少年、成年患者治疗及康复有不同注意事项和人文关怀要点。

    一、定义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是由化脓性细菌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骨组织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多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乙型链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等。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致病菌来源:身体其他部位的化脓性病灶,如疖、痈、扁桃体炎等,细菌可经血液循环播散至骨组织。儿童时期,干骺端的血管呈袢状,血流缓慢,细菌易在此处停留、繁殖而引发感染。

    好发部位:长骨的干骺端是好发部位,如胫骨近端、股骨远端等,这与该部位的解剖特点有关,此处血流相对缓慢,利于细菌沉积。

    三、临床表现

    全身症状:患者常突然出现高热,体温可高达39℃以上,伴有寒战、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

    局部症状:病变部位疼痛明显,早期为患区剧痛,肢体半屈曲状,周围肌肉痉挛,因疼痛抗拒做主动与被动活动。局部皮温升高,有局限性压痛,迅速出现肿胀,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皮肤发红、发热,形成脓肿后,深部脓肿可穿破骨膜进入软组织,此时疼痛可有所减轻,但局部红、肿、热、痛更明显,可出现波动感。

    四、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血培养可检出致病菌;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等炎症指标明显升高,这些指标可反映感染的严重程度。

    影像学检查:早期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一般2周后才可见骨质破坏、骨膜反应等改变;CT检查可较早发现骨膜下脓肿;磁共振成像(MRI)对早期骨髓炎的诊断价值较高,可发现骨髓内异常信号。

    五、诊断

    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综合诊断。患者有高热、局部疼痛等表现,结合血白细胞升高、血培养阳性以及影像学检查发现骨质改变等,可明确诊断。

    六、治疗原则

    抗生素治疗:早期、足量、联合应用敏感抗生素,根据血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生素。

    手术治疗:一旦明确诊断,在使用抗生素的同时,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如钻孔引流或开窗减压,以引流脓液,减轻骨内高压,防止炎症进一步扩散和缓解疼痛。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及人文关怀

    儿童患者: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治疗过程中需密切关注其骨骼的生长情况。在使用抗生素时,要考虑儿童的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善,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的抗生素,并注意药物的剂量调整。护理上要加强对患儿的心理安抚,因为疾病带来的疼痛和治疗过程可能会使患儿产生恐惧、焦虑情绪,家长要多陪伴、安抚患儿,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青少年患者:青少年处于青春期,身体和心理都在发生变化,治疗中要关注其心理状态,鼓励其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在康复过程中,要指导其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促进肢体功能恢复,但要注意锻炼的强度和方式,避免影响骨骼的正常发育。

    成年患者:成年患者在治疗时,要综合考虑其基础疾病等情况。如果成年患者有其他慢性疾病,在使用抗生素等治疗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康复阶段,要根据其工作和生活情况制定合理的康复计划,帮助其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