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性外斜视怎么诊断问
间歇性外斜视怎么诊断
-
诊断间歇性外斜视需进行病史采集,包括年龄、发病时间、家族史、症状表现;眼部检查,如视力、屈光状态、眼位(角膜映光法、遮盖-去遮盖试验、交替遮盖试验、三棱镜-遮盖试验)、眼球运动、双眼视功能检查;其他检查,如眼外肌肌电图、影像学检查(眼眶CT或MRI),综合判断病情。
家族史:询问家族中是否有类似斜视的病史,因为斜视可能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症状表现:询问患者是否有视物时眼位偏斜的情况,偏斜发生的频率,比如是偶尔出现还是经常发生,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出现偏斜,如看远时、疲劳时等,以及是否有视力下降、复视等伴随症状。
眼部检查
视力检查:包括远视力和近视力检查,了解患者的视力情况,斜视患者可能伴有屈光不正,如近视、远视或散光等,视力下降可能与斜视导致的双眼视觉异常有关。
屈光状态检查:通常采用散瞳验光,因为儿童的睫状肌调节力较强,散瞳可以放松睫状肌,准确测量屈光度数。通过验光明确患者是否存在近视、远视或散光及其具体度数,这对于斜视的诊断和后续治疗非常重要。
眼位检查
角膜映光法:让患者注视33cm处的手电筒光,观察角膜上反光点的位置。正常情况下反光点位于角膜中央,若反光点偏离中央,则提示有眼位偏斜。例如反光点在颞侧,提示有内斜视;反光点在鼻侧,提示有外斜视。
遮盖-去遮盖试验:用于判断眼位是恒定性还是间歇性。遮盖注视眼,观察非注视眼的眼位变化,然后去掉遮盖,再观察注视眼的眼位变化。如果遮盖注视眼时非注视眼发生眼位偏斜,去掉遮盖后注视眼恢复正常眼位,提示为间歇性斜视。
交替遮盖试验:检查双眼交替遮盖时的眼位情况,判断有无眼球的移动,以确定是否存在隐斜视或显斜视。
三棱镜-遮盖试验:精确测量斜视的度数。将三棱镜放置在斜视眼的前方,逐渐增加三棱镜的度数,直到非斜视眼不再发生移动,此时三棱镜的度数即为斜视的度数。
眼球运动检查:检查六向眼位的眼球运动情况,观察双眼在向各个方向转动时的协调情况。间歇性外斜视患者可能在某些方向上眼球运动受限,导致眼位偏斜。例如,向左侧或右侧注视时,眼外肌的功能是否正常,有无肌肉麻痹或过强等情况。
双眼视功能检查:包括同时视、融合功能和立体视功能检查。同时视是指双眼能同时看到同一物体;融合功能是指双眼能将两个图像融合成一个完整图像的能力;立体视功能是双眼视觉的高级功能,检查患者是否具有立体视以及立体视的敏锐度。间歇性外斜视患者可能存在双眼视功能异常,如同时视、融合功能或立体视功能减退等。
其他检查
眼外肌肌电图检查:对于一些复杂的斜视病例,可考虑进行眼外肌肌电图检查,了解眼外肌的电活动情况,有助于判断眼外肌的功能状态,但一般不是常规检查项目。
影像学检查:如眼眶CT或MRI检查,主要用于排除眼部及颅脑的器质性病变,例如是否存在眼眶肿瘤、颅脑病变等影响眼外肌功能的情况。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检查是否有先天性眼部或颅脑结构异常导致的间歇性外斜视。
通过以上详细的病史采集和眼部及相关检查,综合判断患者是否患有间歇性外斜视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等情况,从而做出准确的诊断。在整个诊断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患者的特点,儿童患者的检查可能需要更耐心的引导和配合,同时要关注患者的全身健康状况以及可能影响眼部情况的各种因素。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