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崩症和尿频的区别是什么问
尿崩症和尿频的区别是什么
-
尿崩症因抗利尿激素缺乏或肾脏对其不敏感致多尿、烦渴等,分中枢性(肿瘤、创伤等致合成分泌减少)和肾性(遗传或药物等致反应缺陷);尿频是单位时间排尿次数增多,分生理性(饮水等)和病理性(感染、结石等)。尿崩症表现多尿、低比重尿等,儿童影响发育,成人影响生活;尿频表现次数多,不同病因伴不同症状。尿崩症禁水-加压素试验、血浆抗利尿激素测定有特征,尿频靠尿常规、泌尿系统超声等检查区别。
一、定义与病因
尿崩症
是由于抗利尿激素(ADH)缺乏或肾脏对ADH不敏感,导致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障碍,从而引起多尿、烦渴、多饮与低比重尿为特征的一组综合征。中枢性尿崩症多因下丘脑-神经垂体部位的肿瘤(如颅咽管瘤、松果体瘤等)、创伤、手术、感染(如结核性脑膜炎等)等因素引起抗利尿激素合成、分泌减少所致;肾性尿崩症则是肾脏对ADH反应缺陷,多与遗传因素有关,部分患者可因药物(如庆大霉素等)、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高钙血症等)等因素诱发。不同年龄均可发病,儿童患者可能因肿瘤等原因发病,成年人则可能因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引发中枢性尿崩症,男性和女性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
尿频
是指单位时间内排尿次数增多。生理性尿频可见于饮水过多、饮用含利尿剂的饮料(如咖啡、浓茶)、精神紧张等情况;病理性尿频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如泌尿系统感染(膀胱炎、尿道炎等)、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等)、肿瘤(膀胱肿瘤等)、前列腺疾病(前列腺增生多见于中老年男性)、神经源性膀胱等。各年龄阶段均可发生,不同病因导致的尿频在不同年龄人群中的发生情况不同,如泌尿系统感染在儿童和成年人均可发病,前列腺增生主要见于中老年男性。
二、临床表现特点
尿崩症
主要表现为多尿,尿量可多达数升甚至10余升每天,尿色清淡,尿比重常低于1.005。患者因大量排尿导致口渴,出现烦渴、多饮,饮水量与尿量相当。儿童患者若得不到及时治疗,可能会影响生长发育,出现身材矮小、智力发育迟缓等情况;成年人则可能因多尿、多饮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尿频
主要表现为排尿次数增多,但每次尿量不一定减少。例如膀胱炎患者除了尿频外,还可能伴有尿急、尿痛,尿液外观可能混浊;前列腺增生患者除尿频外,还可出现排尿困难、尿线变细等表现;泌尿系统结石患者除尿频外,可能有尿痛、血尿等症状。不同病因引起的尿频,其伴随症状有所不同,生理性尿频一般不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去除诱因后尿频可缓解。
三、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区别
尿崩症
禁水-加压素试验:中枢性尿崩症患者在禁水后尿液不能浓缩,尿比重不升高,注射加压素后尿比重明显升高;肾性尿崩症患者在禁水和注射加压素后尿比重均无明显升高。
血浆抗利尿激素测定:中枢性尿崩症患者血浆抗利尿激素水平降低,肾性尿崩症患者血浆抗利尿激素水平正常或升高。
尿频
尿常规检查:泌尿系统感染引起的尿频,尿常规可见白细胞、红细胞增多,可能有细菌;泌尿系统结石引起的尿频,尿常规可能有红细胞;前列腺增生患者尿常规一般无明显异常,但可通过尿常规排除泌尿系统感染等其他疾病。
泌尿系统超声检查:可用于检查泌尿系统有无结石、肿瘤、前列腺增生等情况,对于发现泌尿系统结构异常有重要意义。例如通过超声可以观察到膀胱结石的位置、大小,前列腺的形态、大小等。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