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过敏性荨麻疹

过敏性荨麻疹

2025年09月28日 12:15:28
病情描述:

过敏性荨麻疹

医生回答(1)
  • 龚子鉴
    龚子鉴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向他提问

    过敏性荨麻疹是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渗透性增加致局限性水肿反应具风团红斑伴瘙痒特征,病因有食物、药物、感染、吸入物、接触物、自身免疫等,临床表现分急性病程≤六周起病急有风团瘙痒新疹陆续出现及慢性病程≥六周反复发作伴全身症状,诊断靠病史采集临床表现观察辅助检查,治疗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和用抗组胺药物,预防需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保持皮肤清洁规律作息健康饮食,特殊人群儿童孕妇老年有各自注意事项。

    一、定义

    过敏性荨麻疹是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所致的局限性水肿反应,属于常见的皮肤过敏性疾病,临床表现以风团和红斑伴瘙痒为特征。

    二、病因

    1.食物因素:鱼虾、贝类、坚果、牛奶、鸡蛋等食物中的蛋白质成分可引发过敏反应,导致发病。2.药物因素:青霉素、磺胺类、解热镇痛类等药物作为过敏原,可通过免疫机制诱发过敏性荨麻疹。3.感染因素:病毒感染(如感冒病毒)、细菌感染(如链球菌感染)等可成为诱因,引发机体免疫应答异常进而发病。4.吸入物因素:花粉、尘螨、动物皮屑、真菌孢子等吸入性物质被人体吸入后,可引起过敏反应导致发病。5.接触物因素:化妆品、金属饰品、橡胶制品、某些植物等接触皮肤后,可通过接触性过敏机制引发本病。6.自身免疫因素: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时,机体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自身组织,可能参与过敏性荨麻疹的发病过程。

    三、临床表现

    1.急性过敏性荨麻疹:病程通常≤6周,起病急,皮肤突然出现大小不等的风团,颜色可为鲜红色或苍白色,伴有剧烈瘙痒,风团可在数小时内消退,但新疹可陆续出现。2.慢性过敏性荨麻疹:病程≥6周,风团反复发作,病情时轻时重,可持续数月或数年,部分患者可伴有乏力、发热等全身症状。

    四、诊断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发病前的饮食、用药、接触史、感染史等情况,有助于查找可能的过敏原。2.临床表现观察:根据典型的风团和红斑伴瘙痒的临床表现基本可初步诊断。3.辅助检查:必要时进行过敏原检测(如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以明确过敏原;血常规检查可了解嗜酸性粒细胞等指标情况,辅助判断是否存在感染等因素。

    五、治疗

    1.避免接触过敏原:明确过敏原后,严格避免再次接触相关过敏原是关键的治疗措施之一。2.药物治疗:首选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等,通过拮抗组胺受体缓解瘙痒、减轻风团等症状。

    六、预防

    1.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通过过敏原检测明确过敏原后,在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接触,如对花粉过敏者在花粉季节减少外出,外出时佩戴口罩等。2.保持皮肤清洁:使用温和的洗护产品清洁皮肤,避免过度搔抓皮肤,防止皮肤破损引发感染。3.规律作息与健康饮食:保持充足睡眠,均衡饮食,增强机体免疫力,有助于降低发病风险。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皮肤屏障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选择抗组胺药物时需谨慎,优先选择儿童适用剂型,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肝肾功能等产生不良影响的药物,且需在成人监护下使用,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2.孕妇患者:孕妇发病时用药需权衡利弊,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避免自行滥用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3.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用药时需考虑药物相互作用,避免使用可能与其他药物产生不良相互作用的药物,用药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身体反应。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