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脚踝骨折康复训练有哪些

脚踝骨折康复训练有哪些

2025年09月28日 14:17:52
病情描述:

脚踝骨折康复训练有哪些

医生回答(1)
  • 陈晓东
    陈晓东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向他提问

    脚踝骨折康复训练分早期(1-2周)、中期(2-6周)、后期(6周以上)阶段。早期有肌肉等长收缩(促循环防萎缩消肿)和关节活动度被动训练(维持活动度防僵硬);中期有肌肉等张收缩(增力量改善循环)和关节活动度主动训练(增主动活动范围);后期有平衡训练(提高平衡防再伤)和步态训练(恢复正常行走功能),不同人群训练需注意相关事项。

    肌肉等长收缩训练:

    目的: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同时减少骨折部位的肿胀。

    方法:在骨折后早期,患者可进行脚踝周围肌肉的等长收缩训练。例如,将脚部用力下压,使小腿的肌肉紧张,保持5-10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每天可进行3-4组。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恢复能力相对较强,但也要注意训练强度适中,避免过度疲劳。对于老年患者,要根据其身体状况适当调整训练次数和强度,以患者不感到明显疼痛和疲劳为宜。

    关节活动度被动训练:

    目的:维持踝关节的活动度,防止关节僵硬。

    方法:由医护人员或家属帮助患者进行踝关节的被动屈伸训练。屈伸幅度从小逐渐增大,每天可进行2-3次,每次每个方向活动10-15次。对于有骨质疏松病史的患者,在进行被动训练时要特别轻柔,避免因过度用力导致骨折部位移位或加重骨质疏松相关的损伤。

    中期康复训练(骨折后2-6周)

    肌肉等张收缩训练:

    目的:增强肌肉力量,进一步改善血液循环。

    方法:当骨折部位有一定稳定性后,可进行脚踝的等张收缩训练。比如,患者坐在床边,将脚部缓慢抬起,使脚踝向上勾起,然后缓慢放下,重复10-15次,每天3-4组。对于女性患者,在训练时要注意避免因力量不足导致训练效果不佳,可适当增加训练的趣味性来提高参与度。对于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训练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血糖变化,因为运动可能会影响血糖水平,若出现血糖异常要及时调整训练计划。

    关节活动度主动训练:

    目的:逐步增加踝关节的主动活动范围。

    方法:患者开始主动进行踝关节的屈伸、内外翻等活动。例如,患者站立位,缓慢进行脚踝的屈伸动作,每次活动尽量达到最大范围,每天进行3-5次,每次每个方向活动10-20次。对于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患者,在开始主动训练时要循序渐进,避免一开始活动幅度过大引起疼痛和不适。

    后期康复训练(骨折后6周以上)

    平衡训练:

    目的:提高踝关节的平衡能力,防止再次受伤。

    方法:可以进行单腿站立训练,患者站在平稳的地面上,尽量保持单腿站立的时间逐渐延长,从开始的10-15秒逐渐增加到30秒以上,左右腿交替进行,每天进行2-3次。对于肥胖患者,由于体重较大可能会增加踝关节的负担,在进行平衡训练时要特别注意安全,可借助辅助器具如平衡垫等进行训练,以减少摔倒的风险。对于有心血管病史的患者,进行平衡训练时要密切监测心率等指标,若出现心悸、头晕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训练。

    步态训练:

    目的:恢复正常的行走功能。

    方法:患者在骨折愈合较好后,开始进行步态训练。先在平行杠内进行步行训练,逐步过渡到在平地上行走。训练时要注意行走的姿势,保持身体直立,步伐均匀。对于儿童患者,在步态训练时要给予足够的引导和保护,确保其行走安全,同时根据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调整训练进度。对于有认知障碍病史的患者,步态训练需要在专业人员的密切监护下进行,防止患者因认知问题出现行走意外。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