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别胰腺炎早期症状和胃病症状问
辨别胰腺炎早期症状和胃病症状
-
胰腺炎早期有腹痛(多剧烈持续,可向腰背放射)、恶心呕吐(呕吐后腹痛不缓解)、发热、低血压或休克、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等症状;胃病有上腹部不适(隐痛等,无规律)、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等)、呕血黑便、体重变化等症状;两者有区别(腹痛特点、伴随症状、实验室检查不同)又有联系(都有上腹部不适易误诊),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儿童、老年人、女性及有基础病史人群各有特点。
恶心、呕吐:发病初期即可出现,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呕吐胆汁,甚至血性物。呕吐后腹痛症状多无缓解。
发热:多数患者有中度发热,一般持续3-5天。若发热持续不退或体温逐渐升高,需考虑合并感染等情况。
低血压或休克:多见于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患者可出现面色苍白、冷汗、脉细速、血压下降等表现,这是由于大量炎性渗出、血管通透性增加等导致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
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患者可出现脱水、代谢性酸中毒等,表现为口渴、呼吸加快等,严重时可出现意识障碍等。
胃病症状
上腹部不适:常见的有隐痛、胀痛、烧灼样痛等,疼痛程度不一,无明显规律,部分患者进食后可缓解,部分则无明显变化。例如,慢性胃炎患者多有上腹部隐痛或胀痛,疼痛无明显节律性。
消化不良症状:表现为食欲减退、腹胀、嗳气、反酸等。嗳气可闻到酸腐味,反酸是胃内酸性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及口腔。
呕血、黑便:如果胃病导致胃黏膜损伤较重,出现溃疡等情况,可能会有呕血或黑便,呕血多为咖啡色样物质,黑便则呈柏油样,提示有上消化道出血。
体重变化:部分胃病患者由于长期消化不良、进食减少等,可能会出现体重下降,但一般进展较缓慢。
两者症状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腹痛特点:胰腺炎腹痛多为剧烈的持续性痛,可向腰背部放射,而胃病腹痛相对较轻,性质多样,多无向腰背部放射的特点。
伴随症状:胰腺炎常伴有恶心、呕吐且呕吐后腹痛不缓解,可出现发热、休克等严重表现;胃病的恶心、呕吐相对较轻,呕吐后腹痛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缓解,一般无休克等严重伴随症状。
实验室检查:胰腺炎患者血淀粉酶、脂肪酶多显著升高,而胃病患者相关指标一般无此变化。
联系:两者都可能有上腹部不适等表现,在症状上有一定相似性,容易造成误诊,需要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进行鉴别。
不同人群的表现差异
儿童:儿童胰腺炎相对少见,早期症状可能不典型,除了腹痛、呕吐外,可能更易出现精神萎靡、哭闹不安等表现,由于儿童表述能力有限,需要家长密切观察。而儿童胃病相对也较少,可能表现为食欲差、反复说肚子不舒服等,需要注意与胰腺炎鉴别。
老年人:老年人胰腺炎症状可能不典型,腹痛可能较轻,而全身症状如发热等可能不明显,容易延误诊断。老年人胃病较为常见,其症状也可能不典型,可能以消化不良等非特异性症状为主,同时老年人多有基础疾病,在鉴别诊断时需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对症状的影响。
女性:在症状表现上与男性无本质区别,但需要注意在妊娠期等特殊生理时期,胰腺炎或胃病的诊断和处理需要更加谨慎,因为一些检查和治疗可能会对胎儿等产生影响。
有基础病史人群:有胆道疾病病史的人群,发生胰腺炎的风险较高,其胰腺炎症状可能与胆道疾病发作时的表现有一定关联,需要警惕。有胃溃疡等病史的人群,胃病症状可能更易出现,在鉴别时要考虑基础病史对症状的干扰。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