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角膜炎如何诊断问
真菌性角膜炎如何诊断
-
真菌性角膜炎需从病史采集了解可能诱因,观察症状体征,包括刺激症状、角膜病灶(灰白色、干燥、牙膏样等及免疫环)、前房积脓等,通过涂片检查(革兰、PAS染色找菌丝孢子)、真菌培养(明确菌种,金标准)、共聚焦显微镜检查(活体观察菌丝孢子,辅助诊断)来诊断,不同年龄患者在各环节有相应注意事项。
症状与体征观察
症状表现:患者通常有眼部疼痛、畏光、流泪等刺激症状,但相对细菌性角膜炎可能症状相对较轻但病程较长。不同年龄患者症状可能表现略有不同,儿童可能表述不清,但会有哭闹、揉眼等表现;老年患者可能因耐受力等因素症状描述相对模糊。
眼部体征
角膜病灶特征:角膜病灶多呈灰白色,外观干燥,表面粗糙,呈牙膏样或苔垢样外观,病灶周围可见免疫环,即病灶与角膜缘之间有一圈白色的浸润带,这是真菌性角膜炎较典型的体征。在不同年龄人群中,角膜病灶的表现可能因个体差异在严重程度和范围上有所不同,但基本特征类似。
前房反应:常伴有前房积脓,前房积脓一般较黏稠,呈灰白色,与细菌性角膜炎的前房积脓相比,真菌性角膜炎的前房积脓更易形成液平面,且可能持续存在并逐渐加重。
实验室检查
涂片检查:取角膜病灶处的分泌物进行涂片,革兰染色、PAS染色等。革兰染色可发现菌丝,PAS染色对真菌显示更清晰。通过显微镜观察涂片,若发现真菌菌丝或孢子,对诊断有重要提示作用。不同年龄患者取材时操作需注意轻柔,避免对角膜造成进一步损伤,儿童可能需要在合适的镇静等辅助下进行取材。
真菌培养:将角膜病灶分泌物接种于真菌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可明确真菌的种类。真菌培养需要一定时间,一般3-7天左右能观察到真菌生长。培养出致病真菌是诊断真菌性角膜炎的金标准,但培养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取材时间、培养基种类等。
共聚焦显微镜检查
角膜共聚焦显微镜:可以活体观察角膜内的真菌菌丝和孢子,在早期就能发现角膜内的真菌感染情况,具有非侵入性、可重复检查等优点。对于儿童等不配合检查的患者,可在充分表面麻醉下进行检查,能较为准确地辅助诊断真菌性角膜炎,且能动态观察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