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什么是链球菌溶血性贫血

什么是链球菌溶血性贫血

2025年09月29日 12:53:01
病情描述:

什么是链球菌溶血性贫血

医生回答(1)
  • 鲍立
    鲍立主任医师

    北京积水潭医院 向他提问

    链球菌溶血性贫血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发自身免疫性溶血,有全身发热寒战等感染表现、贫血面色苍白头晕心悸等表现、黄疸皮肤巩膜黄染等,血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示骨髓红系代偿增生、Coombs试验阳性及可检测到病原体,治疗需抗感染及对症支持,儿童需密切观察并选安全方案,育龄女及时规范治疗妊娠慎用药,基础病者需加强监测及处理。

    一、定义及病因

    链球菌溶血性贫血是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发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当人体感染该类链球菌后,机体免疫系统被激活,产生针对自身红细胞的抗体,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加,引发溶血性贫血。

    二、临床表现

    1.全身症状:患者常出现发热、寒战等感染相关表现,体温可升至38℃~39℃甚至更高,伴有乏力、不适等全身症状。

    2.贫血表现:因红细胞破坏增多,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头晕、心悸等贫血症状,严重时可影响心肺功能。

    3.黄疸表现: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血清胆红素升高,患者可出现皮肤、巩膜黄染。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血红蛋白水平降低,网织红细胞计数增高,提示骨髓红系代偿性增生。

    2.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多呈阳性,提示存在自身免疫性溶血的免疫机制。

    3.病原体检测:可通过咽拭子等标本检测出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

    四、治疗原则

    1.抗感染治疗:选用青霉素等针对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清除感染源以阻断免疫反应的持续触发。

    2.对症支持:针对贫血、黄疸等症状进行支持治疗,如补充叶酸以促进红细胞生成,对于严重贫血者可考虑输血等措施。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感染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后更易诱发溶血性贫血,需密切观察儿童体温、面色、精神状态等,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就医,治疗时优先选择安全有效的抗感染方案,避免使用可能加重溶血或对儿童有潜在风险的药物。

    育龄女性:感染后应及时规范治疗,以防影响自身健康及可能的妊娠情况,妊娠期间感染需谨慎用药,遵循产科及感染科联合诊疗原则。

    基础疾病患者:如存在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基础疾病者,感染链球菌后更易诱发溶血性贫血,需加强基础疾病监测,密切关注血常规等指标变化,感染时及时采取抗感染及溶血相关处理措施。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