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慢性硬膜下血肿病因

慢性硬膜下血肿病因

2025年09月29日 16:06:16
病情描述:

慢性硬膜下血肿病因

医生回答(1)
  • 杨志刚
    杨志刚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向他提问

    慢性硬膜下血肿病因与外伤因素、血管因素及其他因素相关。外伤因素包括老年人因脑萎缩易因轻微头部外伤致桥静脉撕裂出血且部分患者外伤史不明确;血管因素有脑萎缩使桥静脉易撕裂及老年人血管脆性增加;其他因素包含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易因轻微外伤致颅内出血引发慢性硬膜下血肿。

    外伤因素

    轻微头部外伤:对于老年人来说,由于脑萎缩,颅内空间相对增大,即使是轻微的头部外伤,如跌倒、碰撞等,也容易导致桥静脉撕裂出血。桥静脉是连接脑表面静脉和硬脑膜静脉窦的静脉,其撕裂后血液积聚在硬膜下腔,逐渐形成慢性血肿。在性别方面,老年男性相对更易发生,可能与男性活动量相对较大,头部外伤风险稍高有关。生活方式上,老年人活动能力下降,跌倒等意外发生概率增加。

    外伤史不明确:部分患者可能难以回忆起明确的头部外伤史,这可能是因为外伤非常轻微,容易被忽视。例如,一些老年人在日常活动中可能发生了很轻的碰撞,但没有意识到这会导致颅内出血,从而逐渐形成慢性硬膜下血肿。

    血管因素

    脑萎缩:随着年龄的增长,脑萎缩逐渐加重,这是老年人发生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重要基础因素。脑萎缩使蛛网膜下腔增宽,桥静脉被牵拉变长,更容易发生撕裂。脑萎缩在男性和女性中的发生情况有所不同,一般来说,老年男性脑萎缩的发生率可能相对较高一些,可能与男性的生活方式、基础疾病等因素有关。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会加速脑萎缩的进程,增加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生风险。

    血管脆性增加:老年人血管壁弹性下降,脆性增加,容易破裂出血。这与年龄相关的血管退行性变有关,男性和女性在老年阶段都可能出现血管脆性增加,但可能受到不同的基础疾病影响,如男性可能更易患高血压等疾病,长期高血压会进一步损伤血管,增加出血风险。

    其他因素

    凝血功能障碍:某些全身性疾病可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如血友病、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等)的患者。这类患者即使受到轻微外伤,也容易发生颅内出血,且出血后不易自行停止,从而增加了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生几率。在特殊人群中,如患有血友病的儿童或成人,由于自身凝血功能缺陷,头部轻微外伤就可能引发慢性硬膜下血肿,需要特别注意避免头部受伤,并积极治疗基础的凝血障碍性疾病。对于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评估头部外伤风险,必要时调整抗凝药物的使用方案。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