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幕切迹疝和枕骨大孔疝区别是什么问
小脑幕切迹疝和枕骨大孔疝区别是什么
-
小脑幕切迹疝与枕骨大孔疝在解剖部位、临床表现、发病机制、治疗及预后等方面存在差异,儿童、老年患者及不同性别患者在病情观察、救治及治疗中各有特点,有脑部基础疾病及不良生活方式者易发生脑疝,需针对性预防和治疗。
临床表现不同
小脑幕切迹疝:早期患侧动眼神经受刺激出现患侧瞳孔缩小,随后逐渐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病变对侧肢体肌力减弱或麻痹,病理征阳性;进行性意识障碍,由嗜睡、朦胧逐渐发展至昏迷;颅内压增高表现为头痛、呕吐加剧,躁动不安等。
枕骨大孔疝:生命体征改变出现较早,呼吸、循环障碍表现明显,可突发呼吸骤停;瞳孔变化出现较晚;意识障碍出现较晚,早期可无明显意识障碍,当病情进展时才出现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表现为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等,但因延髓受压,患者可迅速出现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发病机制相关差异
小脑幕切迹疝:多因一侧大脑半球的病变,如颅内血肿等,引起颞叶的脑组织移位,通过小脑幕切迹向下疝出,压迫中脑等结构。
枕骨大孔疝:常因后颅窝病变,如小脑肿瘤、颅后窝血肿等,使小脑扁桃体及延髓向枕骨大孔方向移位,压迫延髓生命中枢。
治疗及预后相关差异
治疗:两者均需紧急降低颅内压,可使用甘露醇等脱水剂。小脑幕切迹疝可根据情况进行手术去除病因,如清除颅内血肿等;枕骨大孔疝手术治疗时需注意避免过度挤压枕部,以防止加重延髓损伤。
预后:小脑幕切迹疝若能及时救治,部分患者可挽救生命,但可能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枕骨大孔疝由于病情进展迅速,呼吸循环衰竭发生早,预后往往较差。
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颅骨缝未完全闭合等特点,颅内压增高表现可能不典型,但小脑幕切迹疝和枕骨大孔疝的基本病理生理改变类似成人,但在病情观察和救治中需更加精细,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尤其是呼吸、瞳孔变化;对于老年患者,本身可能存在心肺功能等基础疾病,在发生脑疝时,救治难度相对较大,需综合评估全身状况,在降颅压等治疗的同时,需注意对心肺功能的维护。女性和男性在脑疝发生的诱因等方面可能无明显性别特异性差异,但在治疗过程中需考虑不同性别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及可能存在的个体差异。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酗酒、头部外伤等可能增加脑疝发生风险,在预防和救治脑疝时需了解患者既往生活方式相关情况,帮助寻找病因及制定更合适的治疗方案。有脑部基础疾病如脑肿瘤、脑血管畸形等病史的患者,更易发生脑疝,这类患者需密切随访,积极治疗基础疾病,预防脑疝发生。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