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怎么诊断问
上消化道出血怎么诊断
-
上消化道出血需进行病史采集与临床表现评估,包括询问既往病史、生活方式及观察呕血、黑便等表现;实验室检查有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大便隐血试验等;内镜检查中胃镜是首选,需注意检查时机及特殊人群;影像学检查有X线钡餐检查、CT及CTA等,各有适用情况。
临床表现评估: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临床表现有呕血、黑便或便血。呕血颜色可因出血速度和出血量不同而有所差异,若出血量大、速度快,呕血可为鲜红色或伴有血块;若出血速度较慢,血红蛋白在胃内被酸化,呕血可呈咖啡渣样。黑便是由于血红蛋白中铁与肠道内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铁所致,一般呈柏油样,有光泽。便血颜色取决于出血部位和出血量,若出血部位较高且出血量较大,可表现为暗红色血便;若出血部位较低,可出现鲜红色血便。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可了解患者的贫血程度,出血早期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等可能无明显变化,随着出血的进展,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会逐渐下降,白细胞计数可暂时升高。不同年龄患者对贫血的耐受程度不同,儿童和青少年相对耐受能力可能较强,但也需密切关注其变化。
凝血功能检查:对于怀疑有凝血功能障碍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需进行凝血功能检查,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因子等指标的检测。某些特殊人群,如肝病患者可能存在凝血因子合成障碍,影响凝血功能。
大便隐血试验:可检测粪便中是否存在微量出血,对诊断上消化道出血有一定的辅助价值,即使出血量较少,大便隐血试验也可能呈阳性。
内镜检查
胃镜检查:是诊断上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方法,可直接观察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球部的病变,明确出血的部位、病因。一般建议在出血后24-48小时内进行胃镜检查,此时黏膜炎症水肿较轻,有利于发现病变。对于老年患者,需评估其心肺功能等情况,确保能耐受胃镜检查。儿童进行胃镜检查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充分评估风险。
其他内镜检查:如怀疑胆道出血等情况,可能需要进行十二指肠镜等检查进一步明确病因。
影像学检查
X线钡餐检查:一般适用于病情稳定、胃镜检查未能明确诊断的患者,但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期间通常不首选,因为可能会加重出血或影响后续内镜检查。该检查通过口服钡剂,观察消化道黏膜形态,对发现溃疡、肿瘤等病变有一定帮助。
CT及CT血管造影(CTA):对于一些血管性病变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如动脉瘤等,CTA有助于发现病变血管。对于肥胖患者或病情较重无法耐受内镜检查的患者,可作为辅助诊断手段。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