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性贫血怎么办问
生理性贫血怎么办
-
生理性贫血是婴儿生长发育中2-3个月时出现的正常生理现象,出生时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高,后因多种因素下降,通过饮食调整应对,婴儿期和儿童期有不同注意事项,一般自限,异常需就医。
红细胞数与血红蛋白量变化指标
出生时红细胞数约(5-7)×1012/L,血红蛋白量约150-220g/L,出生后由于生长发育迅速、循环血量增加等因素,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逐渐下降,至2-3个月时,红细胞数降至约3×1012/L,血红蛋白量降至约100g/L左右,出现生理性贫血。
生理性贫血的应对措施
饮食调整
母乳喂养:对于婴儿来说,母乳是最理想的食物,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包括足够的铁等造血原料,能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需求,有助于改善生理性贫血状况。母乳中的铁吸收率较高,可达50%左右,能为婴儿提供持续的造血原料供应。
添加辅食:当婴儿长到4-6个月时,开始逐渐添加辅食,如含铁丰富的食物,像强化铁的米粉、动物肝脏泥等。动物肝脏中含铁量较高,每100g猪肝含铁约22.6mg,而且利用率较好;强化铁的米粉每100g含铁量也能达到一定标准,能有效补充婴儿体内铁的不足,预防和改善生理性贫血。对于较大儿童,可适当增加瘦肉、豆类等食物的摄入,瘦肉中富含铁,每100g瘦猪肉含铁约2.4mg,豆类中的铁含量也较为可观,如每100g黄豆含铁约8.2mg,这些食物都能为机体补充铁元素,促进血红蛋白的合成。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婴儿:婴儿期是生理性贫血发生的关键阶段,要注重母乳喂养的质量和辅食添加的合理性。早产儿由于在宫内储备的铁等营养物质相对较少,更容易出现生理性贫血,因此早产儿在出生后更要及时补充铁剂等营养物质,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铁强化剂,并且辅食添加时间可能需要适当提前,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要更加及时和谨慎,密切监测血红蛋白水平。
儿童:随着年龄增长,儿童的饮食逐渐丰富,但仍要注意均衡饮食,避免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以防因营养摄入不足导致生理性贫血相关问题。比如一些青春期女孩,由于月经等因素,对铁的需求增加,如果饮食中铁摄入不足,也可能出现类似生理性贫血的情况,需要注意增加含铁食物的摄入。
生理性贫血一般是一种自限性的过程,通常不需要特殊的药物治疗,通过合理的饮食调整等措施,随着婴儿生长发育的继续,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会逐渐回升至正常范围。但如果发现生理性贫血情况异常,如贫血程度过重、持续时间过长等,应及时就医,排除其他病理性因素导致的贫血。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