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小孩中耳炎是怎么得的

小孩中耳炎是怎么得的

2025年09月29日 20:45:29
病情描述:

小孩中耳炎是怎么得的

医生回答(1)
  • 宋海涛
    宋海涛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向他提问

    小孩中耳炎成因多样,上呼吸道感染时病毒、细菌可沿短宽直的咽鼓管侵入中耳;咽鼓管功能异常,如腺样体肥大阻塞咽口或先天性腭裂致结构异常影响通气引流;人工喂养不当、游泳时水进中耳、过敏体质接触过敏原致咽鼓管黏膜水肿等也会引发中耳炎。

    一、上呼吸道感染相关

    1.病毒感染引发:儿童的免疫系统尚不完善,在季节交替或人群密集场所时,容易感染如鼻病毒、流感病毒等。当病毒感染上呼吸道后,可沿着咽鼓管蔓延至中耳。咽鼓管是连接中耳和鼻咽部的管道,儿童的咽鼓管相对短、宽且直,这种解剖结构特点使得病毒更容易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例如,有研究发现,在冬季流感高发季节,儿童因流感病毒引发上呼吸道感染后,中耳炎的发病率会明显升高。

    2.细菌感染导致: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细菌也常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进而波及中耳。细菌可在鼻咽部繁殖,然后通过咽鼓管侵入中耳腔。当儿童机体抵抗力下降时,细菌更容易在中耳内生长繁殖,引发炎症反应。比如,肺炎链球菌是儿童中耳炎常见的致病菌之一,它可通过呼吸道传播,儿童接触携带该细菌的物品或人群后,易发生感染并累及中耳。

    二、咽鼓管功能异常因素

    1.腺样体肥大影响:儿童时期腺样体(咽扁桃体)比较活跃,容易发生肥大。腺样体肥大会阻塞咽鼓管咽口,影响中耳的通气和引流。例如,腺样体肥大的儿童,其咽鼓管周围淋巴组织增生,导致咽鼓管通气受阻,中耳内的分泌物不能及时排出,从而容易引发中耳炎。据临床观察,约有三分之一的中耳炎患儿存在腺样体肥大的情况。

    2.腭裂等先天性结构异常:先天性腭裂患儿,其咽鼓管结构和功能可能存在异常,使得中耳的正常生理环境受到影响,增加了中耳炎的发生风险。因为腭裂会导致咽鼓管周围的肌肉、黏膜等结构发育异常,影响咽鼓管对中耳压力的调节和分泌物的引流。

    三、其他因素

    1.人工喂养不当:对于婴儿,人工喂养时如果喂养姿势不正确,如婴儿平卧吃奶,乳汁容易通过咽鼓管逆流进入中耳,从而引发感染。因为婴儿的咽鼓管短平,平卧吃奶时乳汁更易顺着咽鼓管流入中耳。

    2.游泳等水进入中耳:儿童在游泳时,如果鼻腔和咽部进水,水可能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如果水中含有细菌等病原体,就容易引发中耳炎症。尤其是不熟练的游泳儿童,在游泳过程中更易发生水进入中耳的情况。

    3.过敏原刺激:部分儿童属于过敏体质,接触过敏原后可引起咽鼓管黏膜水肿,影响咽鼓管的正常功能。例如,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后,咽鼓管黏膜水肿会导致中耳通气引流不畅,增加中耳炎的发病几率。有研究表明,过敏体质儿童的中耳炎复发率相对较高。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