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膜下出血是怎么回事问
结膜下出血是怎么回事
-
结膜下出血是结膜下血管破裂或渗透性增加致血液积聚,表现为白眼球鲜红色区域,常见于外伤、高血压、血液病等因素,初期可冷敷后热敷,常需查病因,多数1-2周吸收预后好,儿童、老年人、高血压及血液病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定义与表现
结膜下出血是指结膜下的血管破裂或渗透性增加导致血液积聚在结膜下组织。患者通常会发现白眼球上出现一片鲜红色的区域,不疼不痒,边界清晰。
二、常见原因
1.外伤因素:眼部受到撞击、揉眼过度、剧烈咳嗽、呕吐、便秘等都可能导致结膜下血管破裂出血。例如,儿童在玩耍时不小心碰到眼睛,或成年人用力揉眼等情况都可能引发。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比较活泼好动,眼部外伤导致结膜下出血的情况相对常见;而对于有剧烈咳嗽、呕吐病史的成年人,也容易出现此类情况。
2.高血压: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时,容易使脆弱的结膜血管破裂。高血压患者如果血压控制不稳定,血管承受的压力变化较大,就增加了结膜下出血的风险。
3.血液病:如白血病、紫癜等血液病,会影响凝血功能,从而导致结膜下出血。这类患者往往还会伴有身体其他部位的出血倾向,如皮肤瘀斑、鼻出血等。
4.其他:某些眼部手术、长期使用抗凝药物等也可能引发结膜下出血。
三、处理与预后
1.初期处理:在结膜下出血的初期(一般是24-48小时内),可以进行局部冷敷,收缩血管,减少出血。48小时后改为热敷,促进血液吸收。
2.查找病因:如果经常出现结膜下出血,需要查找潜在的病因,如测量血压、进行血液系统检查等。对于高血压患者,要积极控制血压;对于血液病患者,则需要针对具体的血液病进行相应治疗。
3.预后情况:大多数结膜下出血可以在1-2周内自行吸收,预后良好。但如果是由严重疾病引起的结膜下出血,预后则取决于原发疾病的治疗情况。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出现结膜下出血时,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是否有眼部疼痛、视力下降等其他异常表现。同时,要避免孩子再次揉眼等可能加重出血的行为,及时带孩子就医查找原因。
2.老年人:老年人本身可能存在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基础疾病,更容易出现结膜下出血。老年人出现结膜下出血后,要更加重视,及时就诊,全面检查身体状况,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以防止再次出血或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
3.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患者出现结膜下出血时,要严格按照医嘱控制血压,避免血压波动过大。同时,要注意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剧烈的情绪波动导致血压进一步升高,加重出血情况。
4.血液病患者:血液病患者出现结膜下出血时,除了针对结膜下出血进行局部处理外,更要重视原发血液病的治疗,遵循血液病的治疗方案进行规范治疗,定期复查相关指标。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