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脑损伤的早期表现问
婴儿脑损伤的早期表现
-
婴儿脑损伤有多种早期表现,包括运动发育异常(相应月龄不能达到正常运动发育指标)、肌张力异常(增高时肢体僵硬、被动活动阻力大,减低时肢体松软、自主运动少)、姿势异常(如角弓反张等异常姿势)、反射异常(原始反射延迟消失或出现异常反射)、喂养困难(吸吮无力、吞咽不协调、易呛奶)、哭闹异常(持续哭闹不安难安抚),家长需密切关注,有疑似表现或高危因素婴儿应及时就医检查,以便早期干预改善预后。
肌张力异常
肌张力增高:表现为婴儿肢体僵硬,被动活动时阻力增大。例如换尿布时伸展下肢困难,穿衣时伸展上肢有明显抵抗感。这是由于脑损伤破坏了大脑对肌张力的调节平衡,使得肌肉持续处于紧张收缩状态。
肌张力减低:婴儿肢体松软,缺乏正常的张力。表现为头不能竖直,软弱地垂向一侧,仰卧位时四肢呈蛙腿样姿势,自主运动减少。这是因为脑损伤导致大脑对肌肉的支配和调节功能受损,肌肉无法维持正常的张力水平。
姿势异常
婴儿脑损伤还会出现异常姿势。如角弓反张,表现为头向后仰,背部过伸,身体呈弓形;或出现上肢内收、内旋,手握拳等异常姿势。这些异常姿势是大脑损伤后,神经传导和控制异常所导致的,与正常婴儿的自然姿势不同。
反射异常
原始反射延迟消失:正常婴儿出生时存在一些原始反射,如握持反射、拥抱反射等,这些反射会在出生后一定月龄逐渐消失。脑损伤婴儿这些原始反射可能延迟消失,例如握持反射在4-5个月仍不消失,拥抱反射6个月后仍存在等。
出现异常反射:可能会出现一些不正常的病理反射,例如不对称颈紧张反射持续存在等。这些异常反射是由于脑损伤破坏了神经系统的正常反射弧,导致反射活动出现紊乱。
喂养困难
脑损伤婴儿常出现喂养困难,表现为吸吮无力,吞咽不协调,容易呛奶。这是因为大脑损伤影响了口腔、咽喉部肌肉的协调运动,导致吸吮和吞咽功能异常。对于母乳喂养的婴儿可能出现频繁吐奶,人工喂养时奶液摄入困难等情况。
哭闹异常
脑损伤婴儿可能出现异常的哭闹表现,如持续哭闹不安,难以安抚。这可能与脑损伤导致的身体不适有关,因为脑损伤引起的疼痛、不适等感觉通过神经传导引起婴儿持续哭闹。而且与正常婴儿因饥饿、尿布湿等原因的哭闹不同,这种哭闹往往难以用常规的安抚方式缓解。
对于婴儿脑损伤早期表现的观察非常重要,家长需密切关注婴儿的上述情况。如果发现婴儿有疑似脑损伤的早期表现,应及时带婴儿到医院进行详细检查,如头颅影像学检查(如头颅超声、CT、MRI等)、神经行为评估等,以便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改善预后。同时,对于有高危因素的婴儿(如早产、窒息、黄疸过高、颅内出血等),更要加强对早期表现的监测,因为这些高危因素婴儿发生脑损伤的风险较高。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