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狂犬病的传播途径和方式

狂犬病的传播途径和方式

2025年09月29日 13:10:18
病情描述:

狂犬病的传播途径和方式

医生回答(1)
  • 曾艳丽
    曾艳丽副主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向他提问

    狂犬病主要通过带有病毒的动物以咬伤、抓伤、黏膜接触及器官移植等方式传播,咬伤是最主要传播方式,不同人群因自身情况感染风险有别,需针对性采取预防措施,发生可能暴露情况要及时规范处理。

    一、狂犬病的传播途径

    (一)咬伤传播

    原理:带有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如狗、猫、狼等)咬伤人体时,病毒可通过动物的唾液经伤口进入人体。病毒会沿着神经组织向中枢神经系统扩散,这是狂犬病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在全球范围内,99%的人间狂犬病是由患狂犬病的犬类传播的,特别是在一些犬类狂犬病防控不完善的地区,犬咬伤导致人感染狂犬病的风险极高。

    不同年龄人群差异:儿童由于好奇心强,在与动物接触时可能更易发生被动物咬伤的情况,例如儿童在户外玩耍时可能更接近straydog(流浪狗)而被咬伤,需要特别注意防范。对于儿童,应教育其不要随意逗弄陌生动物,避免被咬伤。

    (二)抓伤传播

    原理:动物抓伤人体皮肤后,若动物唾液中的病毒通过抓伤形成的细微破损处侵入人体,也可能导致感染。虽然抓伤传播狂犬病的概率相对咬伤较低,但仍不可忽视。例如,当人被患有狂犬病的猫抓伤时,若皮肤有破损,就存在感染风险。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老年人的皮肤相对较薄且修复能力较弱,若被动物抓伤,发生感染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需要更加仔细地清洁和处理伤口,并及时就医评估是否需要进行暴露后预防措施。

    (三)黏膜接触传播

    原理:含有狂犬病病毒的唾液等污染物接触到人的黏膜(如眼结膜、口腔黏膜等),病毒可通过黏膜处的细微裂隙侵入人体。例如,被患狂犬病的动物舔舐眼部,病毒就可能通过眼结膜感染人体。

    生活方式影响:在一些高风险职业中,如动物饲养员、兽医等,由于经常接触动物,存在黏膜接触传播狂犬病的风险,需要在工作中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如佩戴护目镜、口罩等,避免唾液等污染物接触黏膜。

    (四)器官移植传播

    原理:接受了患有狂犬病供体的器官移植,可能会感染狂犬病。这是一种较为罕见但确实存在的传播方式。例如,曾有报道因器官移植而感染狂犬病的病例,供体在生前患有狂犬病,其器官移植给受体后,受体感染了狂犬病病毒。

    病史相关:对于有器官移植病史的患者,如果供体存在狂犬病感染的可能,需要密切监测是否出现狂犬病相关症状,因为一旦感染,病情进展迅速且预后极差。

    二、狂犬病的传播方式总结

    狂犬病主要通过带有病毒的动物以咬伤、抓伤、黏膜接触等方式传播,其中咬伤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不同人群由于年龄、生活方式、职业等因素的差异,感染风险有所不同,需要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如儿童需加强对动物的防范教育,高风险职业人群需严格防护等,以降低感染狂犬病的可能性。一旦发生可能的暴露情况,应及时、规范地进行伤口处理和暴露后预防接种等措施。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