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疱疹病毒性结膜炎问
单纯疱疹病毒性结膜炎
-
单纯疱疹病毒性结膜炎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分Ⅰ、Ⅱ型且Ⅰ型更常致眼部感染,传染源为患者及带毒者,传播途径多样,各年龄段可发病;有症状体征,靠病史采集和眼部检查诊断;治疗分局部和全身,局部用抗病毒及促进角膜修复药,全身用抗病毒药需谨慎;预防要注意个人卫生和增强免疫力。
一、定义与病因
单纯疱疹病毒性结膜炎是由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引起的结膜炎症。HSV分为HSV-Ⅰ型和HSV-Ⅱ型,其中HSV-Ⅰ型更常引起眼部感染。传染源主要是患者及带病毒者,传播途径包括直接接触(如与患者握手、共用毛巾等)以及飞沫传播等。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病,儿童由于免疫力相对较低可能更易感染,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若接触到病毒都有患病风险,有既往疱疹病毒感染病史者再次接触病毒时更易复发发病。
二、临床表现
1.症状
患者可出现眼部异物感、畏光、流泪、疼痛等症状。儿童可能表述不清,表现为揉眼、眼部不适等。
病情较轻时可能仅有轻度的结膜充血、少量分泌物;病情较重时结膜充血明显,可出现大量水样或黏液性分泌物。
2.体征
结膜呈现不同程度的充血,可为弥漫性充血或局限性充血。
可伴有角膜病变,如树枝状角膜炎等,严重时影响视力。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眼部结构和生理特点,病情观察需更细致,因为儿童眼部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被忽视。
三、诊断方法
1.病史采集
询问患者是否有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既往史,近期是否接触过单纯疱疹患者等。对于儿童,要了解其生活环境中是否有疱疹患者以及近期健康状况变化等情况。
2.眼部检查
裂隙灯检查:可观察结膜、角膜的具体病变情况,如结膜充血程度、角膜是否有树枝状病灶等。
病毒学检查:可取结膜囊分泌物进行病毒培养、PCR检测等,以明确是否有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四、治疗原则
1.局部治疗
使用抗病毒滴眼液,如阿昔洛韦滴眼液等,抑制病毒复制。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眼部组织娇嫩,使用滴眼液时要注意操作轻柔,避免损伤眼部。
若有角膜病变,可使用促进角膜修复的药物,如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等。
2.全身治疗
对于病情较严重或反复发作的患者,可考虑全身应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等,但需严格掌握用药指征,考虑患者年龄等因素,儿童使用时要谨慎评估用药风险。
五、预防措施
1.个人卫生
保持眼部清洁,不用手揉眼,勤洗手。儿童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家长要帮助其做好眼部及手部清洁。
避免与单纯疱疹患者密切接触,如避免共用毛巾、脸盆等个人物品。
2.增强免疫力
均衡饮食,保证营养摄入,对于儿童要提供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的食物,以增强机体免疫力。
适当运动,儿童可进行适合其年龄的户外活动等,提高身体抵抗力,但要注意避免在病毒高发期去人员密集场所。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