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婴儿抖动和抽搐问
如何区分婴儿抖动和抽搐
-
婴儿的抖动多为良性生理现象,如惊跳反射、浅睡眠时的轻微抖动,特点是突发、幅度小、次数少、无其他异常表现;抽搐是病理状态,表现为肌肉不自主强烈收缩,可累及全身或局部,伴意识改变等,常与病理情况相关,可通过观察发作表现细节、结合情境及伴随症状、医学检查等区分,家长需密切观察,异常时尽早带婴儿就医。
一、抖动的特点
婴儿偶尔出现的抖动多为良性的生理现象。例如新生儿的惊跳反射,这是一种原始反射,通常在受到声音、震动等刺激时出现,表现为双侧上肢伸直外展,继而屈曲内收呈拥抱状,多发生在清醒状态,一般3-4个月后逐渐消失。这种抖动往往是突发的、幅度较小、次数较少,且不伴有其他异常表现,如意识改变、口周发青等情况。另外,婴儿在浅睡眠状态时也可能出现肢体轻微抖动,这是因为婴儿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浅睡眠时大脑对肌肉的控制能力相对较弱,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
二、抽搐的特点
抽搐则是一种病理状态。抽搐表现为肌肉不自主的强烈收缩,可累及身体某一部位或全身。全身抽搐时,婴儿可能会出现双眼上翻、牙关紧闭、口吐白沫、面色发绀等表现,发作时间相对较长,且可能反复发作。部分局部抽搐可能表现为某一肢体的抽动,如单侧手臂或腿部的频繁抽动。抽搐往往与一些病理情况相关,比如低钙血症时,婴儿除了抽搐外,还可能伴有烦躁不安、易惊等表现;脑膜炎、脑炎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也可引起抽搐,常伴有发热、呕吐、精神萎靡等症状;癫痫也会导致婴儿出现抽搐,一般有反复发作的特点,脑电图等检查可辅助诊断。
三、区分方法
1.观察发作时的表现细节
抖动:幅度较小、较局限,一般不伴有意识丧失、口周发青等情况,发作突然但持续时间短,多为瞬间的肢体微动。
抽搐:幅度较大,可累及全身或某一较大范围的肌群,常伴有意识障碍,如双眼凝视、不省人事等,还可能出现口吐白沫、面色改变等表现,发作持续时间相对较长。
2.结合发作时的情境及伴随症状
抖动:多发生在特定情境下,如受到外界刺激、浅睡眠时,不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婴儿一般状态良好。
抽搐:常与疾病相关,如伴有发热、呕吐、精神差等症状,多提示存在感染或其他病理情况,需要及时就医进一步检查。
3.医学检查辅助区分
如果家长难以准确判断,应及时带婴儿到医院就诊,医生可能会通过脑电图检查来辅助区分。脑电图上,抖动一般不会出现异常的痫样放电等抽搐相关的电活动改变;而抽搐时脑电图往往会有异常的电活动表现,如尖波、棘波等。另外,还可能通过血钙、血镁等生化检查来排除低钙、低镁等导致抽搐的代谢因素。
总之,家长要密切观察婴儿的情况,当发现婴儿有异常的肢体运动时,及时辨别是抖动还是抽搐,若无法明确,应尽早带婴儿到医院由专业医生进行判断和处理,以保障婴儿的健康。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