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空洞症的临床表现是什么问
脊髓空洞症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
脊髓空洞症是缓慢进展的脊髓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包括感觉障碍(痛温觉、深感觉障碍)、运动障碍(肌无力与肌萎缩、肌张力异常)、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皮肤营养障碍、出汗异常)及其他表现(脊柱畸形、延髓受累表现)
感觉障碍
痛温觉障碍:这是较为常见的表现之一,由于脊髓内传导痛温觉的神经纤维受损,患者会出现病变节段性的痛觉、温度觉减退或消失,而触觉保留。例如,患者可能在手部、肩部等部位对疼痛和温度的感知能力下降,当被烫到或扎到的时候不能及时准确感知。这种感觉障碍在儿童和青少年中也可能出现,若不及时发现,可能会导致皮肤烫伤、外伤等情况反复发生。
深感觉障碍:病变累及后索时,可出现深感觉障碍,表现为肢体的位置觉、振动觉减退或消失。患者可能会出现走路不稳,像踩在棉花上的感觉,尤其在光线较暗或闭目时更为明显,这在年龄稍大的患者中可能会影响其日常行走安全,增加跌倒的风险。
运动障碍
肌无力与肌萎缩:病变节段所支配的肌肉可出现无力、萎缩的情况。比如颈段脊髓空洞时,手部小肌肉(如鱼际肌、骨间肌等)首先受累,表现为手部肌肉逐渐变瘦、无力,抓握东西的力量下降。这种情况在男性和女性患者中均可出现,但不同性别可能在日常活动受影响的表现上略有差异,男性可能在从事需要手部精细动作的工作时受影响更明显,女性可能在日常生活自理方面如拿取物品等受影响。在儿童患者中,可能会影响其手部的正常发育和功能,导致学习使用餐具、书写等活动困难。
肌张力异常:部分患者可出现肌张力减低,表现为肌肉松弛,关节活动范围增大。严重时可能出现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皮肤营养障碍:由于感觉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皮肤可出现营养障碍性改变,如皮肤干燥、增厚,指甲变脆、变形等。患者的皮肤对外界刺激的抵御能力下降,容易发生溃疡、感染等情况。在老年患者中,本身皮肤就相对脆弱,再加上脊髓空洞症导致的皮肤营养障碍,更容易出现皮肤问题,且愈合相对困难。儿童患者的皮肤较为娇嫩,也需要特别注意皮肤的护理,防止出现皮肤损伤及感染。
出汗异常:可出现病变节段性的出汗增多或减少。例如,病变在颈部时,可能出现颈部以上或以下部位出汗情况异常,如一侧身体出汗多,另一侧出汗少等。
其他表现
脊柱畸形:长期的脊髓空洞症可能会影响骨骼的生长发育,导致脊柱侧弯、后凸等畸形。在青少年患者中,由于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脊柱畸形可能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加重,影响身体的外观和正常的生理功能,如心肺功能等。
延髓受累表现:当空洞累及延髓时,可出现吞咽困难、声音嘶哑、饮水呛咳等延髓麻痹的表现。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出现,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患者可能因为吞咽困难而导致营养不良,需要特别注意饮食的质地和进食方式,以保证营养摄入。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