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颅脑损伤5个并发症

颅脑损伤5个并发症

2025年09月29日 10:01:18
病情描述:

颅脑损伤5个并发症

医生回答(1)
  • 吴浩
    吴浩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向他提问

    颅脑损伤后可引发颅内感染、应激性溃疡、深静脉血栓形成、肺部感染、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颅内感染表现为发热、头痛等,应激性溃疡有呕血黑便等,深静脉血栓致下肢肿胀等,肺部感染现发热咳嗽等,水电解质紊乱有低钠高钠低钾等表现及相应实验室异常。

    一、颅内感染

    1.相关情况:颅脑损伤后,由于颅骨与外界相通或脑脊液漏等情况,容易导致细菌等病原体侵入颅内引发感染。例如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发生颅内感染的风险相对更高。儿童患者因自身免疫力相对较弱,且颅脑损伤后颅骨等防护结构可能存在更易受感染的情况;老年患者本身身体机能衰退,免疫功能下降,发生颅内感染后恢复相对困难。

    2.表现:患者可出现发热、头痛、颈项强直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意识障碍加重等情况。实验室检查可见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升高、蛋白含量升高等。

    二、应激性溃疡

    1.相关情况:颅脑损伤属于严重的应激事件,可引起机体应激反应,导致胃黏膜应激性损伤,发生应激性溃疡。长期卧床的患者,如颅脑损伤后长期卧床的患者,胃肠蠕动减慢,更容易发生应激性溃疡;老年患者本身胃肠道功能相对较弱,发生应激性溃疡的风险可能更高。

    2.表现:患者可出现呕血、黑便等上消化道出血表现,严重时可导致失血性休克。胃镜检查可见胃黏膜有糜烂、溃疡等病变。

    三、深静脉血栓形成

    1.相关情况:颅脑损伤患者常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活动减少,下肢静脉血流缓慢,容易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儿童患者长期卧床时也需警惕深静脉血栓形成,但其发生率相对成人可能较低;老年患者本身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且活动受限,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风险较高。

    2.表现:患者可出现下肢肿胀、疼痛、皮肤温度升高、浅静脉扩张等表现,严重时可发生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超声检查可发现下肢深静脉内有血栓形成。

    四、肺部感染

    1.相关情况:颅脑损伤患者由于意识障碍、咳嗽反射减弱等原因,容易导致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不畅,从而引发肺部感染。尤其是老年患者,本身肺功能相对较差,更容易发生肺部感染;儿童患者如果存在颅脑损伤后咳嗽无力等情况,也易发生肺部感染。

    2.表现:患者可出现发热、咳嗽、咳痰、气促等表现,肺部听诊可闻及湿啰音,胸部影像学检查可见肺部炎症浸润影。

    五、水电解质紊乱

    1.相关情况:颅脑损伤可影响下丘脑等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的中枢部位,导致水电解质紊乱。例如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等情况较为常见。儿童患者因身体发育尚未成熟,水电解质调节能力相对较弱,发生水电解质紊乱的风险更高;老年患者本身水电解质调节功能减退,颅脑损伤后更易出现水电解质紊乱。

    2.表现:可出现低钠血症、高钠血症、低钾血症等不同表现,低钠血症可表现为恶心、呕吐、精神萎靡等,高钠血症可表现为口渴、烦躁等,低钾血症可表现为肌无力、心律失常等。实验室检查可发现血电解质异常。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